除夕的来历和节日风俗有哪些 “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终一个晚上。你知道除夕的来历和节日习俗有哪些吗?以下是编写整理的一些关于除夕的来历和节日风俗,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除夕的来历 除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农历一年最终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终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除夕的节日风俗 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预备除旧迎新,吃团聚饭。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劝慰与满意,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终于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培育之恩表达感谢之情。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喧闹快乐的时候。大年夜.丰富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聚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福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盛如烈火烹油。 年夜饭的名堂许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外形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致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妙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头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