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老师学习活动总结 ——骨干老师学习活动总结 市品生品社骨干老师学习活动如期进行,活动的研讨形式为“一课三备两议”,具体为:个人自研—小组沟通—内化提升—全班共享—反思自悟。我已是第二次参加骨干班的学习活动了,但是,感触还是颇多。 感受一:研讨的形式扎实有效。 27 日中午,老师进行会议报到;27 日下午,我们组进行了第一次集合,在指导老师彭**老师的指导和建议下,我们进行了分工,各位组员根据分工进行了资料的搜集工作;28 日上午,我们组进行了第二次集合,对教材进行了解读和教学设计的思维碰撞沟通;28 日下午,各位组员根据分工撰写课例讨论报告,完成以后,再次碰撞沟通,形成定稿;29 日上午,罗老师代表全组进行典型发言,汇报我组的课例讨论报告。从以上时间安排看,整个会议的时间都被充分利用,而且会议内容十分充实。同组的伙伴们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参加其中。记得 28 日下午六点,已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但是指导老师彭**老师和我们组的成员还依旧坚持在研讨房间内,对课例研讨报告进行细致地修改。正是在这种投入研讨的态度中,我们的思维在相互碰撞,我们的沟通在不断深化,我们的思想在不断提升,不仅对研讨的课例《学习、生活有计划》这一课有了深刻的认识,更是对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学理念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学习。“一课三备两议”的研讨形式确确实实有助于每一位参会老师的素养提升。 感受二:研讨的最大收获——细致。 整个会议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一个字——细。尤其是听了徐科长和各组的课例讨论报告后,我在不断地反思自己,不断地追问自己:你细细地讨论课标了吗?你细细地解读教材了吗?你细细地进行教学设计了吗? 1.细致研读课标。 秦**老师对课标的解读太细致了,她不仅分析了教材所对应的新课标,而且对新旧课标进行了对比,发现其中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材所对应课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进行了解读。相比之下,我们组对课标的解读有些浅显。课标是设计教材、形成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为此,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更应遵循这种做法,上课之前先对教材所对应的课标进行详细地解读,解读不仅仅在于找出教材所对应的课标点,更应对课标点中的每一个词语进行深化解读,形成自己的理解。 2.细致解读教材。 教材是我们上课的依据,只有在充分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能制造性地使用教材。对研讨的课例《学习、生活有计划》这一课的教材解读,我们组首先对教材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