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再别康桥教案设计 2024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下面我带来高一语文再别康桥教案设计 2024,希望大家能够喜爱。 一、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 二、教学难点 从三美入手,赏析《再别康桥》 三、教学过程: 1. 说说你所了解的徐志摩 2. 指名 34 名学生朗诵该诗,要求力求读出诗味。 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 一、导语: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钟情诗神缪斯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被胡适称为情圣和诗圣的诗人志摩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这节课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追求爱、自由和美的诗意的内心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朗读全诗,抽查学生,老师正音。 荡漾 青荇 揉碎 斑斓 漫溯 笙箫 2.播放朗读带,指导朗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即饱含的深情。 3.学生朗读。读准字音、节奏,沟通诵读感受。 感情变化:依恋欢欣陶醉执著激动沉默平静 (注重培育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能力) 4.徐志摩:(18961931)现代诗人。浙江海宁人, 笔名云中鹤,南胡,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23 成立新月社,他是主要成员。 5.康桥: 1921 年,徐志摩来这里讨论文学,他称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间。1922 年徐志摩回国前夕,写下了长诗《康桥再会吧》,在诗中称康桥为我难得的知己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 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1928 年,徐志摩重访英伦,故地重游,物是人非,千般感触涌上心头。因此便有了著名的抒情诗《再别康桥》。 三、合作沟通 解读探究 1.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诗中借助了哪些意象来营造这种氛围? 2.这些意象抒发诗人怎样的情感,制造了怎样的意境? 3.第一诗节表达了作者何种情怀?为何选择云彩这个物象?为何又要轻轻的? 4.即将告辞母校这个理想的摇篮,此时的康桥在诗人的眼中一切都是美妙无比的,离人眼中的康桥是怎样的,作者又有什么样的感受? 5.诗人为什么不能放歌?为什么连夏虫也沉默? 6.第七节又表达了诗人的何种情感? 四 、艺术技巧鉴赏。 下面我们分别从诗歌的形式、语言、意象三方面来赏析诗歌。 1.形式方面 主要指诗歌的建筑美,是句子的匀称和句式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四行一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