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多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李连发(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北京,100004)摘要:多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经济活动过程中投入产出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与企业的盈利能力密切相关。本文考察我国上市公司投入产出及其相关变量的面板数据,从微观层面上描述上市公司多要素生产率自 1995 年以来的变化情况及其特征。关键词:上市公司;多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面板数据作者简介:李连发,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经济学家。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识码:A引言企业产出需要多种要素投入。相对于单单考虑劳动要素的劳动生产率而言,多要素生产率考虑包括劳动要素在内的多种要素。它是衡量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投入产出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与企业的盈利能力密切相关。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多要素生产率越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目前我国的产品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盈利空间受到挤压,提高生产率是企业面对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不仅如此,多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宏观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典经济增长理论将多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和要素资源优化配置等相联系,并认为脱离了生产率的提高单靠增加投入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上市公司是一个重要的企业群体,这些公司在制度建设和治理方式上都与证券市场密切相关。上市公司所公布的投入和产出数据为分析多要素生产率提供了最有利条件,因为目前更全面的企业微观数据还难以获取。本文构建了一个上市公司投入产出及其相关变量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上市公司多要素生产率自 1995 年以来的变化轨迹及其相关特征。与绝大部分考察多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采用宏观数据不同,本文基于微观企业数据。微观数据所特有的丰富差异性为从多种角度分析要素生产率提供了方便。研究设计上市公司可用数据的时间跨度从 1995 年到 2004 年,这 10 年是我国经济经受了多种内外部冲击的考验并保持稳健发展的时期。本文首先考虑的研究角度是从数据中提取上市公司近 10 年中所呈现的多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并加以定量分析。其次,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数据不仅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而且表现企业的运行特征(比如,资本使用效率等)。本文研究的另一角度就是考察多要素生产率与一些重要财务指标的关系。由此回答一些重要的问题。比如,具有什么样运行特征的企业其生产率水平较高?企业的外部融资约束是否对其生产率的提高有影响? 此外,样本中的上市公司都是在 1995 年到 2001 年期间陆续上市的。那么,上市公司整体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