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中的论治思想 8 级中西医临床 3 班 文智洁 2825328 摘要 《金匮要略方论》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该书详细记载了疾病的症候,病机,治法,方药 ,故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上均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使用价值,对后世临床医学的进展有着重大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通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我对《金匮要略》中的`一些治疗思想,有了一点体会。因为《金匮要略》博大精深,我只是初懂皮毛,所以很稚嫩。 关键词 金匮要略 辨证论治 治疗思想 中医的精髓是辨证论治,即正确认识疾病过程中的症状和体征然后正确确定治疗方案。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所涉及的一些治疗思想,给了后世极大的启发,让后世医家在治疗时有了治疗的思路。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即同一种疾病,由于病机不同,治法就不同。如水气病脉证并治篇中,“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 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同为水肿之病,腰以下肿者,提示病位在下在里,属阴,当用利小便的方法,使潴留于下部在里的水湿从小便排泄; 腰以上肿者,提示病位在上在表,属阳,当用发汗的方法,宣通肺气,开泻腠理,使潴留于上部在表之水,从汗液排泄,水肿自愈。 异病同治即不同的疾病,虽症状不同,但因病机相同,其治法和方药亦可共同。如肾气丸的运用。《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治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治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篇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治妇人烦热不得卧,但饮食如故之转胞不得溺者。以上五病,虽然症状不同,但病机皆属于肾气亏虚,气化失职,故均可用肾气丸以温肾化气而治之。 审因论治 “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这一条原文告诉我们病邪在里不解,多有依附之物,当详审病机,求本论治,注意去除其有形之邪,使无形之邪无所依附。如治疗水热互结伤阴,方用猪苓汤利水滋阴,兼以清热。使水去则热无所附,津复则口渴自止。又如淤血化热证中,会出现患者自觉有热,心烦胸满,口干燥而渴,等热象。但治疗时用攻下淤血为主,使淤血去,郁热解,诸症自解。 急则治其标 女劳疸是由于房劳太过而伤肾,导致肾虚所致。而《金匮要略》中却用硝石矾石散治疗。硝石矾石散有消,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