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是说诗可抒不平之怨,可达社会之用,可寄山水之情。在党的重大历史事件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作为亲历者常常以诗词咏怀言志,其中许多作品是我们品读百年党史、汲取精神养分的热血壮歌,值得细读深思。 有人因为看见而信任,共产党人却因为信任而看见。1918 年 11 月,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风雨如晦中,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写下“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词句,饱含革命必胜的信心。“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潍水泥沙统入海,乔有麓下看沧桑。”这是王尽美的《肇在造化——赠友人》。王尽美,原名王瑞俊,1921 年在写下这首短诗后,他便改名为“尽美”,以彰显自己的革命志向。“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是 1928 年 3 月,夏明翰同志就义前写下的《就义诗》,语言朴素,节奏明快,铿锵有力,从名门少爷到千古英烈,他的 28 岁,是“将红旗高唱,生命华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是实实在在的流血牺牲。“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1927 年 3 月 5 日,毛泽东主席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里面这样写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主席在《七律·长征》中以精炼之笔概括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全球的历史事件,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背后,是从30 万人到 3 万人的牺牲,是切切实实的“万里崎岖,为国效命”。“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1936 年冬天,陈毅元帅在梅山游击队根据地遭敌围困,当时他受伤又生病,在树丛草莽中隐伏了 20 多天,心想这次大概不能突围了,于是写下《梅岭三章》留藏在衣底,以“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作为遗言以慰后人,再现了战争的残酷,党和人民军队是在苦难中缔造辉煌。 他们是革命者,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普通人。李淑一,柳直荀烈士的夫人,结婚三年左右,柳离家革命,她便几十年如一日在家教书,养育儿子。1933 年夏,她梦到丈夫衣带褴褛、血渍斑斑,写下《菩萨蛮·惊梦》“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醒忆别伊时,满衫清泪滋。”直到解放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