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学习之《领导干部精读二十四史》读后感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一部二十四史穿越千古历史,道尽历朝治乱兴衰,在缔造和谐社会方面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深刻的警醒和弥足宝贵的经验。《领导干部精读二十四史》正是经过集思广益、科学分类整理而成的凝聚着领导智慧的书籍,以精炼的篇幅、经典的历史故事和精辟的阐析,该书以别开生面的视角,从“二十四史”中萃取精华,分别从施政、为官、用人、法制、作风、修养等 18 个方面,用 358 篇经典短文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管理智慧与思想进行了深刻总结。这些短文,经过精心归纳与整理,不仅条理清楚方便阅读,还在每篇短文后附带译文和注解,更人在领导权谋、个人修养等问题上,常常有真知灼见。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从历史中学习智慧的原因。 领导干部要如何做,才是有修养的体现《元史·刘斌传》 的“居官当廉正自守,母膜货以丧身败家、《宋书》的“罚慎其滥,惠戒其偏;发滥则无以为罚,惠偏则不如无惠”《北齐书》的“思政不察逆顺之理,不识大小之形,不度强势之势,有此三蔽,宜其俘获、《后汉书》的“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隋书》的“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通读《领导干部精读二十四史》,我认为在施政方面,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作风方面,要清正廉明、恪尽职守、厚德载物、重信守义,其它诸如敬贤礼士、诲人重教、求才若渴、罚分明、从谏如流等等方面,都是作为领导者应该注意提升自身修养的着眼点。 那么,又何以治国平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历史上,汉高祖的“休养生息、光武帝的“光武中兴、唐太宗的“贞观之治、王安石变法、明清“一条鞭法”等,《领导干部精读二十四史》列举的这些在思想上、认识上、决策上有重要借鉴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史事,都在向我们说明只有以民为本,方可治国平天下。领导干部要熟悉上情,了解下情,在进展思路上要实,从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从国家和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结合上出发,从具体的工作实际出发,深化基层调查讨论,把群众情绪作为第一信号,制造性地开展工作。密切联系群众、时刻关怀群众,在思想上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牢固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领导干部尤其要避开高高在上、指手画脚而脱离基层,避开密切联系领导而脱离群众,避开逐渐“贵族化”而脱离现实,要有实在的政绩。领导干部要想有实在的政绩,必须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把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