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变革之心读后感变革之心读后感(一)最近在臧老师推举下,一口气读完了领导力大师约翰科特的《变革之心》,受益匪浅,尤其是第一步增加紧迫感,特别有启发,我之前在公司推动的销售变革,看起来缺少这一步,所以合资厂同事不觉得有变革的必要,看到的都是需要额外付出的精力和带来的麻烦,就不足为奇了科特的书,没有空讲道理和理念,配了不少活生生的管理故事,不过,由于其论道还是比较高深的,所以估量一般读者读来不免晦涩,我尝试把自己的心得整理成以下简图,信任会对厘清全书大纲和关键点有所关心书中提到的核心观念是,变革重在转变人的行为,而不是定战略和远景,也不是改良系统,建立文化,而转变人的行为,科特一针见血地指出,从人右脑的感受动身,效果远远好于通过分析去影响人的思维和推断,让我来举个例子假如你是由环保系统升任总理,你以转变中国当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第2页共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的经济增长方式为己任,接下来,你要转变这些官老爷们GDP取向的心态和行为方式(当然,会配套少许后续的KPI考核的转变),你会怎么做呢?变革之心读后感(二)在阅读了约翰。科特的著作-《变革之心》-后。理解了把这本书起名为变革之心的缘由,是因为认为:必需要通过“心”去领导一场变革。在胜利变革中,人们总是能设法关心其他人以一种能够影响他们的感受而不仅仅是思维的方式,来观看问题并查找解决方案。(.9xwang.com)因此,科特主见用目睹感受变革的方式去领导变革,他认为这要比分析思索变革的方式有效得多。也就是说,通过“心”去变革比通过“脑”去变革要有效得多。就是盼望组织通过“目睹”和“感受”,激发出这样一种心情:消退抵制变革的心情,营造愿意变革的心情,建立有利于变革的人际关系和团队氛围。阅读此本书之前,本人认为分析-思索-变革的方式是最重要的变革途径,认为只要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以数据向大家展现变革的必要第3页共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性,大家就能够接受变革,推动变革按部就班的实行下去,最终达到变革的目的。但是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熟悉到光用“脑”分析是不够的,对于那些冰冷的,没有感情的数据,由于每个人的状况不同,从中得到的信息也不同,大家不会有感同身受的感觉,对于变革的支持力度就可想而知了。万华从1978年开头筹建,到进展到今日,企业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这些进展靠什么,靠变革,那么我们来看一下万华的变革历程。1978年万华开头筹建,1983年8月1日生产线开头投料,11月4日生产出合格产品,装置开车胜利。但是在装置投产后,装置常常消失故障,一个月中停车的时间比装置正常运行的时间还要长,万华员工目睹并亲身经受了故障的处理过程,这使大家都下定了变革的决心。怎么变,与世界其他技术供应商合作。但是目睹了几年的与其他技术供应商接触的经过,让大家切身感受到了,在这个产品上靠技术引进这条路是行不通的,所以我们要变革,靠技术引进变革为靠自主技术研发,在这条道路上我们万华获得了巨大的胜利,目前MDI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第4页共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目前万华正处在三次创业二次腾飞的关键时期,需要进一步的变革。万华一开头变革的时候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之后公司再往何处去呢?在经受了连续的快速增长之后,是不是我们的企业已经走到极限了呢?这应当是许多员工心中的疑问。如何才能推动企业的综合素养再上一个台阶,如何让大家知道将来的方向在哪里不仅现在不要迟疑,以后也别迟疑,如何让大家都能够克服自满的心情,再次全身心的参加到这场变革中来呢?万华提出了新的愿景:创建受社会敬重,让员工骄傲国际一流的化工新材料公司,通过愿景及相应的企业文化宣扬,让大家豪情万丈,在心中再次接受这次变革。另外在《变革之心》一书中也举了很多例子,其中一个小例子客户生气的录像带。一客户埋怨某公司产品,声称向该公司提过多次,无人理睬。该公司的负责人对客户解释说,可能是他们的员工不认同他们的埋怨。为此该负责人派了几名员工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