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练引言类哲学题目训练1.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该诗所蕴含的辩证唯物论道理是()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客观的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D.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与绝对静止的统一2.“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这是唐朝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一首。其中“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告诉我们的哲学道理是()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B.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C.我们在看到事物绝对运动的同时,也不能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D.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不正确的3.面对春天,苏轼曾有“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情思。从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看,对苏轼的情思理解正确的是()A.它来源于苏轼内心对春天的真实感受B.这是苏轼主观意识的自觉选择C.它如实地反映了春天的天气变化D.它影响着苏轼的词赋创作风格4.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诗人汪国真的名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强调广大基层干部群众要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下面与该名句所蕴含的哲理最为接近的是()①生命原本全是空格,需要你一样样填满②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③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④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5.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给读者以美的熏陶和人生的启迪。下列诗词寓意与其蕴含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①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③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矛盾具有特殊性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量变和质变的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据考,春秋时孔子曾在泗水弦歌讲学,而朱熹写此诗时泗水已被金人占领,不可能去游春,是虚构想象之作。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看,对此诗理解正确的是()①“万紫千红”皆是“我(诗人)”之特点,是想象产生的②诗人之想象与泗水之春风因孔学而产生了某种联系③某种联系因诗人不渝的追求而不受外在条件变化的影响④即使时间、地点的转换“我(诗人)”也期盼“万紫千红”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下列诗句与“冬霜茅枯无情去,春风草青百花开”蕴含哲理相同的是()A.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B.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C.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8.俗话说要“低头走人生的上坡路,抬头走人生的下坡路”,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有()①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转化③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④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下列四句名言:“不拘常例,不违常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一着不慎,全盘皆输”体现的哲理依次为()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关键部分的功能有时对整体起决定作用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④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规律A.①③④②B.①②③④C.④③①②D.②④③①10.“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的这首《杨柳枝词》借柳树所生之地不得其位,因而不能得到欣赏的境遇,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也含蓄地抨击了当时的人才选拔机制。对此理解正确的有()①从枝条着手描写柳树的美态体现了诗人意识的自觉选择性②荒园、孤柳等景观元素是诗人独特审美思维必不可少的基础③一株垂柳荒凉冷落的处境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内心世界④诗人大胆突破固有诗词创作规律使该诗艺术力量感人至深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精析1.A[该诗说明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符合题意;B、C说法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物质世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