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康复诊疗法律规范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995” 年版) 。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 40 岁以上。 具备 2 个主症以上,或 1 个主症、2 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 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 西医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24 年版)。 (1 )急性起病 (2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 )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 CT 或 MRI 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 CT 或 MRI 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 2 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 2 周至 6 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 6 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 1.风痰瘀阻证: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 紫,苔滑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 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3.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 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 二、治疗方案 (一)急性期 急性期是指发病两周以内。 1.康复评定选择的量表包括意识状态的评定《Glasgow 昏迷量表》和美国国立卫生讨论院卒中量表(NIHSS)。假如发现存在抑郁以及运动、感觉、认知、沟通和 吞咽功能缺损,由来自康复治疗小组的相应医师进行评定。2. 康复方案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介入康复治疗。进行床上良肢位的摆放、被动运动、早期床上活动(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康复训练。避开患侧肢体输液。在药物的使用不排除同时发挥传统康复方法的优势,可在 心电监护下进行针刺、指针、鼻饲中药等治疗。 (二)软瘫期1. 康复评定运动功能评定首选 Brunnstrom 评价法、Fugl-Meyer 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首选 Barthel 指数量表。此外,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选择相关评定内容,如认知功能的评定包括失认症、失用症评定等;在康复训练中还应了解患者的心肺功能,避开过度疲劳,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