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教案两块银元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两块银元》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通过塞银元 mdash;缝银元 mdash;mdash;送还银元这一事情进展的曲折过程,反映了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关怀群众、严守纪律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军民鱼水之情。 二、教学目标 1、感受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关怀群众生活、严格遵守纪律 的崇高品质,感受革命战争时期军民鱼水般的深厚情谊。 2、学会本课的 5 个生字,2 个多音字,理解 13 个词语的意思。能用敬佩、再三、热泪盈眶造句。 3、会借助课题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能按塞银元 mdash;mdash;缝银元 mdash;mdash;送还银元的顺序复述课文。 三、教学重点 1、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条心的军民鱼水般的深情。 2、借助课题,结合相关的问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 根据塞银元 mdash;mdash;缝银元 mdash;mdash;送还银元的顺序复述课文。 五、教学安排;3 课时 第 1 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第一段。 第 2 课时:深化学习课文第 2、3、4 段,感受人物的感情,体会人物的品质。 第 3 课时:复习巩固词句训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课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按顺序复述课文。 六、教学思路 教学这篇课文,我主要采纳自读 rarr;质疑 rarr;读议(解疑)的教学方法。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直奔课文最后一段,让学生读后质疑。学生主要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A、盼头是什么意思?B、孙老汉为什么要感动得热泪盈眶?C、这样的军队是指怎样的军队?D、为什么说有了这样的军队中国就有盼头了?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容易理解,就是希望的意思。其他几个问题是学习这篇课文要讨论的主要话题,而且这几个问题必须联系全文才能理解。在这三个问题中,最关键的是要研读好问题孙老汉为什么要感动得热泪盈眶?因为读懂了这个问题,另外两个问题也就容易理解了。因此,我就抓住这一问题,统领全文,展开教学。首先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文第 2、3、4 段,大致了解其中的原因。由于课文比较浅显易懂,所以学生能了解其原因。一是孙老汉打碎茶壶,两位首长自掏腰包赔银元。二是缝进了衣领里的银元最终又被首长送了回来。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继续让学生带着问题孙老汉手捧两块银元,为什么会感动得热泪盈眶?深化地学习课文的2、3、4 段,重点是感受人物的感情,体会人物的品质。 第一个环节是,针对感动原因之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