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中秋节话月饼“每逢佳节倍思亲”,“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的地位仅次于春节、蕴涵着“团聚”的东方人伦精神,寄予着海内外炎黄子孙丰富的民族情感。而月饼虽然不如月亮那么富有诗意,但却是中秋佳节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不行或缺的主题。月饼作为一种中国传统食物,不但具有千年历史的深厚文化底蕴,而且也是传统手工艺的呈现形式之一。我国春节至今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象征性食品。北方人喜吃饺子,南方人则吃年糕;而中秋节却不论东西南北,都要吃月饼,以至于有“国饼”之称。中国新闻网、中国侨网等单位发起“支持中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投票活动,签名赞成票的人数突破100万。据史料记载,早在西汉时期,中秋就已成为一个节日,“中秋”一词最早消失于《周礼》。关于月饼的来历,则是起源于张骞出访西域时带回的以胡桃、芝麻为原料的“胡饼。光武帝嫌”胡饼“名字不雅改为月第2页共2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饼。苏轼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的诗句;当年朱元璋就是以互赠月饼的方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情报,商定在八月十五日进行起义反元;清人关于月饼的记载就更多了,其中《咏月饼》诗中写有:”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搓揉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儿女坐团聚,杯盘散狼藉“具体地描述了月饼文化的全过程。月饼有酥皮、硬皮二种。因其馅之材料不同,设立种种名目。有火腿、叉烧、豆沙、豆蓉、莲蓉、麻蓉等月饼。那些月饼”老字号“的名字,如”莲香楼、杏花楼、稻香村、冠生园……总会勾起我们浓得化不开的乡愁。经过2000多年的进展和演化,月饼的品种异彩纷呈,根据产地大致可分为广式月讲、滇式月饼、徽式月饼等不同风味。在今日的英文词典里,也有月饼的英文表述,即“月亮蛋蛋糕”。近年来还消失一些时髦的“洋式月饼”,比如哈根达斯的冰淇淋月饼、星巴克的咖啡月饼、德芙的巧克力月饼……在国外,洋人也喜滋滋过起中国中秋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