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案《草原》2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育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3、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培育学生爱美的情趣。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让学说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3、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难点: 1.体会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体会第 2-5 段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以情贯穿,保持作者感情的连续性。 教学过程: 一、(课前听《天堂》这首歌) (由于学生离草原比较远,对草原了解的太少,在听歌曲时,边听边欣赏内蒙古草原的漂亮风光,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一首动听的歌曲,歌中所唱的蓝蓝的天空,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是指什么地方这是西部歌王腾格尔用歌声唱出了草原的美,下面再让我们跟随作者老舍先生一块儿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的漂亮风光。(板书课题)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课文第 1 段写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课文分两层写。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后写产生的感想。) 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3.细读、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2)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漂亮景色的(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3)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让学生自己出声读第 1 段第 1层,要求学生细心体会,仔细想象。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②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③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说一说境界一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