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六年级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二

六年级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二_第1页
1/9
六年级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二_第2页
2/9
六年级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二_第3页
3/9
——六年级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积累词语。 2、从短文《奇怪的大石头》的阅读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小组学习 ⑴读读文中的16个词语,看看可以分为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⑵说说词语的大意,可以查字典理解词义。不必要求讲解词语的意思。 ⑶质疑 ⑷背诵词语。 2、全班简单沟通。 二、阅读短文《奇怪的大石头》 1、初读短文,了解短文的大意。 2、小组学习 ⑴李四光是怎样从一块奇怪的大石头发现第四纪冰川的活动的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⑵同学之间沟通收集到的有关李四光的资料。 3、以质疑的形式在全班展开沟通和讨论 ⑴李四光小时候对这块大石头的由来产生了疑问,在从启蒙老师、爸爸那里都没有得到明确答案的情况下,他并没有放弃,而是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在学习了地质学后又专门考察了那块大石头,弄明白了它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儿来的。经过进一步考察,发现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懂得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生活中的现象要多问一个为什么,并且要好好学习、积累知识、注重实践、勤于思考,找出答案,也许真理便在其中。 ⑵李四光(1889~1971)中国地质学家。原名仲揆,湖北黄冈人。曾留学日本和英国。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曾任北京大学地质学教授、中央讨论院地质讨论所所长。(地质力学讨论所所长等)。建国后任地质部部长、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古生物讨论所所长、地质力学讨论所所长等。曾从事蜻蜓科化石和中国第四纪冰川的讨论。毕生提倡以力学观点讨论地质构造的发生、进展及组合的规律,认为各种构造行迹是地应力活动的结果,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注重讨论构造体系对矿产分布的控制;并提倡将地应力分析用于地震及地区稳定性讨论,取得了成效。著有《地球表面行迹变迁的主因》、《中国北部之蜓科》、《中国地质学》、《冰期之庐山》、《地质力学概论》、《地震地质》及文集《天文、地质、古生物》等。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假如我会克隆,我要...... 教学目标 1、培育学生收集有关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关注科技进展的兴趣。 2、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步入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迅猛进展,人类制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震惊的科学奇迹。那么,你们都对哪些科学技术有所了解呢 二、了解克隆技术 1、...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六年级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二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