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农业生产积极性调研报告粮食平安始终是人类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确保粮食平安基础是粮食产量,而稳定粮食生产的手段除政策、机制和气候等因素外,主要是持续爱护粮农种粮乐观性。九象网23http://.9xwang.com农夫种粮乐观性对粮食生产有何影响?影响农夫种粮乐观性的因素是那些?如何建立持续爱护粮农种粮乐观性的长效机制?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一、数据显示:农夫种粮乐观性与粮食生产周期亲密相关总产量、播种面积、单产是反映粮食生产的三个重要指标,通过对近30年来的历史数据分析,农夫种粮乐观性与粮食生产周期亲密相关。1、农夫种粮乐观性变化引发粮食总产量波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总体上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但其中消失了几次较大波动。从粮食总产量波动图中可以看出,1978年以来粮食生产经受了五个阶段,而这五个阶段波动的直接缘由都与农夫种粮乐观性有关。第2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1)1978~1984年:农夫种粮热忱迸发,粮食总量快速增长从1978年开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逐步推开,粮食收购价格也得到大幅度提高,1979年粮食收购价格提高幅度高达20.8%,极大地激发了农夫的种粮乐观性,使得1980年以后的几年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持续增加,并在1984年创下建国以来第一个新高,粮食总产量从30477万吨快速增长到40731万吨。(2)1985~1988年:农夫种粮乐观性受挫,粮食生产低迷1984年农业大丰收之后,由于产生了农业和粮食问题可以过关的思想,放松了警惕。从1985年起,一方面,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削减,粮食收购价格下调;另一方面,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却大幅度上涨。双重影响使农夫种粮纯收入快速降低,严峻挫伤了农夫种粮的乐观性,导致1985年粮食总产量比1984年削减2820万吨,减产6.9%,是建国以来仅低于1959年粮食减产数量的年份。此后几年内粮食生产始终处于低位,到1989年总产量才回升到1984年水平,达到40755万吨。第3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3)1989~1999年:农夫种粮乐观性相对稳定,粮食总量恢复增产态势这个阶段农夫种粮乐观性虽然消失肯定波动,但相对比较稳定,粮食总产量也基本保持持续上升态势。其中1990年和1996年农夫种粮乐观性最高,粮食产量提高幅度也最大。1989至1990年期间,国家实施了新一轮的惠农政策,大幅度增加农业投入。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投入逐年增加,1991年达到347.5亿元,比1988年净增加133.4亿元,增幅高达62.33%。再次大幅提高粮食收购价格,1989粮食收购价格上升了26.9%。农夫种粮的乐观性得到提高,促使1990年粮食实现历史性丰收,达到44624万吨。1991至1995年期间,虽然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投资总额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农夫种粮乐观性相对比较稳定,全国粮食总产量均在45000万吨左右。1996年至1999年粮食生产持续保持高位运行。期间,1994年和1996第4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年国家两次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并按爱护价放开收购农夫手中的余粮,再一次激发了农夫的种粮乐观性,1996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又创历史新高,到达50454万吨。此后连续四年农夫种粮乐观性均保持较高水平。1998年我国遭受了百年一遇的洪灾,但粮食总产量仍超过1996年水平。(4)2000~2022年:农夫种粮乐观性严峻受挫,带来严峻的粮食生产形势粮食连年丰收,国家按爱护价放开收购余粮并贮存粮食的财政支出越来越大,给国家财政造成肯定压力。2000年年初,国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并且调整粮食爱护价收购范围,实质上削减了对粮食生产的支持。2000年粮食价格大跌,农夫种粮收入直逼种粮成本,个别地方农夫甚至亏损,农夫几乎完全丢失种粮乐观性。粮食总产量消失连续五年下降,2022年仅43070万吨,比1998年削减15.9%。2022年,我国粮食缺口达500亿公斤,人均粮食产量仅333公斤,低于中国社会温饱时期人均粮食占有量370—385公斤的粮食平安区间,粮食生产形势非常严峻。九象网第5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http://.9x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