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的作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的作用是什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请看编辑的文章。水是人们生活和植物生长必不可缺的自然资源,是经济进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控制性因素,在社会进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农田水利建设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且我国政府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也秉持着高度重视的态度,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目前约有 2300 多万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推动农业进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主要针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展开分析。我国是一个农业型国家,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农业现代化建设对于推动社会经济的进展具有积极影响。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对于稳定社会的进展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进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农业进展的物质基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严重制约着农村现代化建设,对于农业进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于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1 农田水利工程的内涵与作用农田水利工程的内涵有广义、狭义之说,从狭义内涵分析,其主要是以保障农业生产为目的,在防治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满足农田的灌溉和排水;从广义内涵分析,除了上述作用外,其在水土涵养、盐碱地改良、水利发电以及饮水供水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1]。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业生产以及农民生活提供了便利。农田水利工程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以及农民的生活,对农村经济进展乃至社会进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为:①灌溉、排水。通过灌溉、排水等功能的应用,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所需水分、及时将水分排出,改善农业生产环节,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②蓄水、饮水、跨流域调水。这些功能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积极影响,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条件。2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历史与现状新中国成立后,农田水利建设的进展随着政策的变动和生产经营体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有蓬勃进展期,也有萎缩低迷期。在过去的六十余年内,我国农田水利进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0~1960 年,主要以河流引水建设水库,从而满足农田灌溉需求;第二阶段是 1970~1980 年,在引水灌溉的基础上,建设排灌泵站、水井成为重点进展内容;第三阶段是自 1990 年至今,对原有工程技术进行优化和创新,进展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