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课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1.培养发散思维,打开思路,广泛寻找多种立论角度的意识。2.养成求异思维,比较筛选,寻找新颖而又有针对性的角度展开议论的习惯,掌握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3.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开动脑筋,学会对身边事物进行多向思考,从而提高思辨能力。1.思考分析教材中介绍的知识,与同学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2.查找相关资料,理论与实践结合,完成作文训练,加深对本写作专题的认识,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1.掌握选取立论最佳角度的方法,能准确确立议论文的论点。2.能正确分析材料,让所确立的论点新颖且有针对性。1.有条件的班级,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影像资料等方式辅助学习。2.可采用学生个人体会,小组内部商讨,班级集体探究的形式学习。3.开展“你写我评”活动,让学生交换所写作文片段进行阅读、评点,之后进行推荐与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说说什么是立论。答: [自我核对]立论就是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表明自己的态度。立论是议论的重心,无论写什么样的议论性文章,都必须立论。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2.根据教材“话题探讨”内容,就“滥竽充数”的例子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说说这篇寓言主要有哪些立论角度。答: 1 [自我核对](1)正面思考: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2)侧面思考:批评齐宣王的“大锅饭”制度,使滥竽充数者有机可乘;表扬齐湣王不墨守先王之法,厉行改革,使无能者无藏身之地。(3)反面思考:南郭先生最后逃走,没有继续硬占位子,还算有点自知之明。3.阅读寓言《鲁人徙越》,想一想,根据这篇故事,能从哪几个角度立论。有个鲁国人很会编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绢,夫妻俩打算搬到越国去住。有人劝阻他说:“搬到越国去,你的处境会变得困窘。”鲁国人问道:“为什么呢?”那人解释道:“鞋子是供人穿的,可是越国人赤脚走路;绢是供做帽子用的,可是越国人披散着头发。凭着你的所长,搬到你的长处根本无法施展的国家去,却想要不处于困境,能够办得到吗?” 答: [自我核对](1)正面立论:① 凡事应先做调查研究,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样才能成功;② 做事情不能盲目行动,必须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2)反面立论:正因为那里的人不戴帽不穿鞋,因此才可以开拓新的广阔市场,可以大有作为。(3)侧面立论:① 每个人总是要有自己的一套本领;② 做什么事都要扬长避短,方能百战百胜。小结:立论有多向性,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立论。4.对一则材料可以作多角度思考,那么主要有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