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危险点是指在作业中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地点、部位、场所、工器具或动作等。假如生产过程中不及时实行防范控制措施就会给事故预留下滋生的温床,在一定条件下就会演变成事故。危险点预控,是通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认识危险的客观存在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对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点(不安全因素)提前进行分析、识别、预测,并且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控制措施,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一种方法。因此,危险点分析预控是科学的安全管理的具体方法,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它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第二条: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是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在本企业的运用,它着眼于宏观管理,着手于微观控制。在各项工作开始前对作业中可能存在的危险点进行分析推断,从作业初始阶段以科学的方法入手查找危险点,制定可靠的防范对策并加以落实,变被动防范为主动控制,未雨绸缪,是确保安全施工生产的最有效的途径。第三条:针对公司目前安全生产状况,找出公司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由于人员、设备、环境、管理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由时间、地点、部位、场所、工器具和动作可能引发的危险点。也就是对事故的易发点、多发点和人为失误的埋伏点,制定预防措施,通过措施的落实,能够从工作前、工作中、工作后有效地控制危险点,消除危险源。只有提前预防、超前控制的科学管理,才能做到事故的预测、预控,实现安定的施工生产局面。第四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和稳定公司良好的安全生产局面,使全司职工认识到施工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危险源,做到提前预防、超前控制。找出工作中的危险点,彻底控制和化解危险点,达到杜绝各类事故,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设备安全和正常运行的目的。特制定《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实施办法》。第二章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方法第五条:对职工进行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的宣传、教育。通过岗位职责教育、各专业的《安规》教育,以及学习、讨论本专业、本岗位危险点分析及控制措施汇编。使职工清楚的认识到危险点存在的客观性和必定性、人为失误的可能性和危险点的可控性及作业中的危险点可能造成的危害及事故后果。提高对开展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的认识和职工自我保护意识以及避开损害的自觉性。从而使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下去。第六条:在实际工作中找准危险点是前提,控制危险点是关键,最终化解危险点是开展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的目的。危险点的分析预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