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讲 生物科学与健康、环境[考纲要求] 1.抗生素的合理使用。2.器官移植。3.避孕的原理和方法。4.病原体污染。5.生物入侵。6.生物净化。考点一 疾病治疗中的生物科学1.抗生素的合理使用(1)细菌抗生素抗性的产生:某些细菌因基因突变而获得的对抗抗生素的能力。(2)细菌抗药基因频率增加的原因:滥用抗生素、不按正确剂量使用抗生素或任意缩短用药的时间。(3)抗生素使用时的“三不原则”:不自行购买;不主动要求;不随便停药。2.印章法证明抗生素对细菌抗药性的选择实验(1)在 A 培养皿的正常培养基上接种细菌,培养后,培养基上密布菌落。(2)用一块与 A 培养皿内径相同的灭菌绒布,盖到培养基上,使绒布面黏上细菌菌落,做成“印章”。(3)将绒布盖到一系列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使菌落按原来的位置接种到新的培养基上。如果长出菌落,说明这些菌落是具有抗药性的,且可以查明这些菌落在 A 培养皿中的位置。(4)将 A 培养皿中相应位置上的菌落(没有接触过青霉素)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如果这些菌落仍能生长,表明这些菌落的抗药性不是抗生素诱导出来的,是原来已存在的。3.器官移植:把健康的器官移植到人体相应的部位以替代丧失功能的器官,并使植入的器官迅速恢复功能,起到治疗作用。4.器官移植的过程获得合适的供体器官:供体器官与受体之间的 HLA 差异不能过大,否则会引起较强的免疫排异反应,造成器官移植失败,一般来说,供体器官与受体之间 HLA的相似程度应在 50%以上。――→1防止免疫排异1.Ⅰ.肾移植是我国临床开展最早,例数最多及技术最成熟的大器官移植,已成为治疗末期肾病的常规手术。请回答以下相关的问题:(1)器官移植过程中,如果供体器官与受体(病人)之间的________差异过大,植入的器官不能被“容忍”,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2)移植前,需要对移植的器官进行________。20 世纪 70 年代研制出的免疫抑制剂________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免疫抑制的问题。________技术为器官移植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若供体器官在病人体内恢复正常的功能,并________,就表明器官移植成功了。Ⅱ.青霉素的发现和应用曾经挽救过千千万万人的生命。但抗生素的滥用及造成的危害已成为全人类需要解决的问题。(1)细菌抗药性变异的来源属于________。(2)有些抗生素会使人过敏,因此在注射前必须________;而有些抗生素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如________会损伤人的内耳从而破坏听力。(3)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