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职业健康、劳动卫生保障措施为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卫生与健康,保持和提高劳动者持久的劳动能力,将加强职业劳动卫生管理,做好职工劳动保护工作。 1、职业劳动卫生保障体系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仔细贯彻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标准,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法律规范》(GB/T28001-2001)的有关规定,从医疗保障、教育培训、卫生检查、施工环境、劳动保护五个方面建立完整的职业劳动卫生保障体系(详见图 14-1-1)。 2、职业劳动卫生管理机构及主要职责 2.1 管理机构 项目经理部成立职业劳动卫生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施工场地劳动卫生和医疗保障系统的领导工作,切实做到领导到位,制度健全,措施得力。 2.2 主要职责 ⑴建立健全本项目职业劳动卫生保障责任制。 ⑵组织制定本项目职业劳动卫生保障制度和操作规程。 ⑶保证本项目职业劳动卫生保障投入和保障体系的有效实施。 ⑷督促检查本项目的劳动卫生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⑸制定项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⑹及时如实报告职业劳动卫生事故。 3、职业劳动卫生保障措施 3.1 医疗保障措施 3.1.1 建立医疗机构 根据工程特点,结合当地情况,拟组建工区卫生所、施工场地医院、当地医院三级医疗保障机构,做好卫生防疫和身体保健工作(详见 14-3-1 图)。 一级医疗机构:施工场地卫生所是施工管区医疗卫生保障中心,卫生所编设 3 人。 具体任务:负责现场的医疗、预防和早期抢救工作;负责对职工进行健康教育;开展卫生防病和卫生监护,杜绝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对施工一线常见病、多发病进行 图 14-1-1 职业劳动卫生保障体系图 图 14-3-1 医疗机构保障图 诊断和治疗;进行急症、重伤的早期抢救和医疗后送,保证伤病员在 2h 内得到有效抢救;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观察治疗,开展外伤清创缝合、骨折复位固定及小型手术;承担管区单位职工体检和重要施工场地巡诊治疗;向血站联系抢救用血源等工作。 二级医疗机构:联系当地市区医院作为联合体的二级医疗保障机构,主要承担伤病员急诊、住院治疗任务,接纳转院、重症抢救和运送。 3.1.2 严格体检制度 工程开工前,对参建人员进行工前体检,建立健全职工健康档案,了解职工健康状况;为现场抢救及工中、工后随访提供医疗信息,同时也可为疾病防治提供基础资料。 工中体检: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尽早发现病患者及职业有害因素早期损害征象,以便及时实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