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讲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1.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资源优势(2)社会经济条件2.农业布局的变化二、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问题原因耕地破坏严重耕作粗放,低产田占多数,开垦了不宜耕作的土地林、草地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毁林、毁草开荒及林区过度砍伐、草地过度放牧湿地环境破坏开垦沼泽地水土流失严重长时间大规模开发,黑土流失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作物品种单一,林业和草原畜牧业商品化生产程度较低三、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加强耕地的建设和保持。(2)搞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3)合理解决东北地区西部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1考点一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 1.(2012·福建文综)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1)~(2)题。(1)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C.地形因素 D.海陆分布(2)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A.≥10℃积温 B.日照时数C.太阳辐射量 D.年降水量答案 (1)C (2)A解析 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气候生产潜力的概念,并且能够把影响气候生产潜力的因素与图示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结合起来。从材料中可知,气候生产潜力的大小取决于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而图中显示甲处大于同一纬度的两侧,结合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可知,甲处位于东北平原,两侧分别是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显然平原地区的光热资源优于山地。第(2)题,由图可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是由南向北逐渐递减,这与东北地区≥10℃积温的空间变化规律一致。日照时数、太阳辐射量主要受纬度位置、白昼的长短、天气状况的影响。东北地区受地形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考向立意】该题组以区域图与等值线叠加的形式,考查了等值线的判读和东北地区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因素。【思维过程】① 等值线向北凸出→光、热、水组合状况优于两侧→结合东北地区地形(甲为东北平原,两侧为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得出结论。②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平原处高,山地处低)→结合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