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进展 在我国的中高档数控机床市场,由于国产数控机床的可靠性较低,也就成为了占有率较低的主要原因,而且可靠性已经成为国内数控机床的一个重要技术瓶颈。 1.数控机床可靠性概念及指标 1.1 数控机床可靠性 所谓的数控机床可靠性,就是指数控机床产品及其系统能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动作指令的能力。 1.2 数控机床可靠性指标 对于数控机床可靠性主要有以下两个指标: 第一,平均无故障时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简称MTBF),就是指数控机床产品连续发生两次故障之间的平均时间。这种平均故障时间常用做数控机床可靠性评价的一个定量指标。该数值越大,说明系统的可靠性越高。 第二,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ean Time To Repair,简称MTTR),一般是指系统修复一次故障所需要的时间,其所需的流程是确认失效 rarr;配件获得 rarr;维修 rarr;重新投入使用。当该数值越小时,该系统的可靠性越高。 2.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存在的问题 2.1 数控机床可靠性讨论的学者和机构较少 由于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的讨论需要很多部门、学科的交叉工作,并且耗时、耗资,再加上讨论成果获得较慢。与一些关键共性技术的讨论相比,国内很少有专门对数控机床可靠性进行较大力度的讨论,那么能够对数控机床可靠性进行讨论的科研机构非常稀缺,一直没能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 2.2 数控机床可靠性数据积累薄弱 对于数控机床的可靠性数据而言,不但要有数控机床的故障数据,也需要一些维修、载荷数据等。虽然我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控机床故障、维修以及载荷数据等,然而很多数据也仅是针对某一型号的数控机床而已,并不能涵盖较大的用户群体和多样的数控机床类型。那么就会使得数控机床进行可靠性设计时,不能得到较多的经验值,故使得我国的数控机床的可靠性设计严重先天不足。 2.3 数控机床故障机理讨论不足 目前大多数都是以故障独立为假设的条件下进行讨论,然后对数控机床的故障数据进行可靠性建模,继而评估故障所带来的危害性。然后对于故障机理讨论不具有普遍性,而对于很多问题存在较大的模糊性,其中包括故障之间的相关性、故障产生的本质原因等,以至于出现盲目改进,即费时又费钱,甚至有改进无效的情况出现。 2.4 数控机床维修性和可用性重视不够 对数控机床这种类型的产品进行维修时,一般用户对于维修后的数控机床不但能够保证故障间隔时间得到延长,而且要求其维修简单、时间短。换句话说,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