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出血病防治无锡渔业学院 2024 级水产养殖系(1)春班 屈小丹 陈 瑜 梁 婧摘要 草鱼是四大家鱼之一, 它在水产养殖中占有比较大的比例。草鱼出血病是草鱼养殖过程中危害较大的一种鱼病,对我国的水产业造成很多经济损失。了解草鱼出血病病原,症状,流行状况,诊断方法,预防和治疗措施,对控制和消灭草鱼出血病有很大的帮助。关键词: 草鱼 出血病草鱼出血病是一种流行面广,发病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危害性和防治难度大的病毒性传染病。发病的主要表现是病鱼全身充血和出血,特别是肌肉、肠和腮充血、出血ⅰ。一旦感染此病,若不及时加以治疗控制,即有可能导致全池覆灭,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应积极实行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一、 病原草鱼出血病是由草鱼出血病病毒引起的。草鱼出血病病毒隶属呼肠孤病毒科,水生呼肠孤病毒属ⅱ。因该病毒有毒物质等代谢产生内毒素、溶血素,致使鱼患败血症、毒血症造成出血。二、 症状病鱼外部表现一般暗黑而微带红色,小的鱼种,在阳光或灯光透视下,可见皮下充血现象。部分病鱼的口腔、下颌、头顶部或眼眶周围充血,甚至眼球突出,鳃盖、鳍条基部也出现充血。将病鱼的皮肤剥除,肌肉显示点状或块状充血,病情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鳃部有红色斑块或失血变白。肠道充血,全肠或局部因充血而呈鲜红色,肠系膜有红点,但肠道平滑肌一般仍完好,具韧性,无腐烂或水肿等情况。根据病鱼所表现的症状及病理变化,该病可分为 3 种类型:①红肌肉型。病鱼外表无明显的出血症状或仅表现轻微出血,但肌肉充血明显,往往全身肌肉均呈红色,同时鳃瓣严重失血出现“ 白鳃”,在较小的草鱼种( 7 厘米~10 厘米) 中比较常见。②红鳍红鳃盖型。病鱼的鳃盖、头顶、口腔、眼眶、鳍条基部充血或出现红点,腹下、鳞片下点状充血,但肌肉充血不明显或局部点状充血,在较大的草鱼种( 13 厘米以上) 中多出现。③肠炎型。病鱼体表及肌肉的充血现象均不大明显,但肠道严重充血,肠道全部或局部呈鲜红色,肠系膜及周围脂肪、鳔壁有时有点状充血,在各类草鱼中都可遇见。以上 3 种类型的症状,不能截然分开,有时可混合出现。三、 流行情况该病是鱼种培育阶段一种广泛流行、危害大的病毒性疾病,一般 6 月~9 月( 水温在 25℃以上)为主要流行季节,8 月为流行高峰期,水温在 25℃以下逐渐消逝。多发生在草鱼、青鱼群体中,但主要危害草鱼,2.5 厘米~15 厘米大小的草鱼都可发病,其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