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16题专练高考第16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政府的职能和工作原则、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等。从考查形式看,以热点文字材料为主,漫画题形式常有考查。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标志着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据此回答1~3题。1.民法总则广泛确认了民事主体所享有的各项权益,包括规定的胎儿利益保护规则、民事行为能力制度、老年人监护制度、英烈人格利益保护等,实现对人“从摇篮到坟墓”各个阶段的保护。民法总则的颁行进一步()①彰显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②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③扩大了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④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②③错误,民法总则的颁行与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无关,也没有扩大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2.民法总则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一规定()①旨在通过立法保障救助人的合法政治权利②使受助人的恶意侵权行为有了法律的约束③体现了法律与道德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④为弘扬社会正能量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①错误,这一规定保障的是救助人的合法民事权利,而不是政治权利;④错误,这一规定为弘扬社会正能量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而不是制度保障。3.民法总则规定:村民委员会具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资格,可以从事为履行职能所需要的民事活动。这意味着()①村民委员会能够更好地依法参与民事活动②村委会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③村委会依法履行相关职能是村民自治的基础④村民可以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管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4.设立雄安新区,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契合三地民众的利益共识,作为公民也需要“不以一利之小私,损三利之大功,要大气不要小气”。这启示我们要坚持()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C.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D.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答案D5.2017年3月28~30日,沈阳、鞍山、抚顺15个基层法院分别对辽宁41名涉拉票贿选人员作出一审宣判。对高宝玉等41名被告人分别以破坏选举罪、贪污罪、行贿罪判处有期徒刑等刑罚。这表明在我国()①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审慎投票②为避免贿选行为,人大代表的选举应该实行等额选举③人民法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应对民主选举活动实施监督④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公民平等地适用法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6.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智库是一个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部分,在决策体系里发挥着独特作用,其基本功能是“资政启民”。资政,就是帮助治理国政,为决策提供新的支撑;启民,就是用新的思想来启迪百姓,为政府的决策创造更好的公众环境。下列有助于“资政启民”,为政府决策创造更好公众环境的有()①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坚持专业问题专家咨询制度②完善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增强决策的透明度③坚持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④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办事公开制度,推进政务公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②属于民主监督的形式,④属于政府自觉接受监督,都不符合题目要求。7.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流动人口增多,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选举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居民参与度低、“选民”确定困难、候选人确定往往存在行政指派现象等。为此,必须尽快通过立法予以规范,从而确保选举风清气正,依法选出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能够代表、维护广大村(居)民的利益,成为沟通政府和民众的纽带。立法规范基层自治组织选举()①能确保选出维护村(居)民利益的代表②是因为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③是村民和居民行使民主权利、自治的基础④保证基层自治组织的政府派出机构的性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①错误,“确保”说法太绝对;④错误,基层自治组织不是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