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5人教部编版九上第14课《故乡》教案

2025人教部编版九上第14课《故乡》教案_第1页
1/13
2025人教部编版九上第14课《故乡》教案_第2页
2/13
2025人教部编版九上第14课《故乡》教案_第3页
3/13
2025 人教部编版九上第 14 课《故乡》教案 故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晦暗、瓦楞、潮汛”等字词的音形义。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1.了解对比的写法和在记叙中运用议论的作用。2.学会辨析段的类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这篇小说内容的把握,深刻理解在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不仅是我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根源,而且也在思想灵魂上对农民造成了深深的毒害,激发起学生热爱新中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强烈愿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对鲁迅思想感情的理解。2.对话、外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教学难点 理解最后三段文字的深刻含义。【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请两位学生朗读第 12 自然段开头和第 2 自然段的景物描写:“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这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两段景物描写,前者多么明朗漂亮、令人神往;后者多么晦暗、萧条、令人悲凉。前者是小说中“我”头脑中想象出的二十年前的故乡的图画;后者是“我”眼睛里看到的二十年后的故乡的实景。 二十余年过去,故乡景色在作者眼中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作品中的“我”怀的是什么感情呢?让我们深化地了解写作背景,仔细地阅读课文,去寻找答案吧。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阔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小说写于 1921 年 1 月,后有作者编入他的小说集《呐喊》,它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1919 年 12 月初,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当时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对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揭露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25人教部编版九上第14课《故乡》教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