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生字、词及文学常识;初步了解议论文知识;明确本文观点,能理清文章论述思路;领悟本文平实又带书卷气的语言风格。2.过程与方法目标:基本掌握论述性文章的略读方法,了解论述性文章的结构思路,初步了解论据和论证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培育自己对家庭、社会、国家及自己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苦乐观。课前预学一.识记文学常识。《最苦与最乐》选自《 》,作者是 ,字卓如,号 ,别号 、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 代表人物,思想家,学者。他一生勤奋,每年平均写作达三十九万字之多。二.识记字音字形。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恩 huì(① ) chán 着(② ) qì 约(③ ) 招 lǎn(④ ) 悲天m ǐ n(⑤ )人x ú n环(⑥ ) xiè(⑦ )却 监dū(⑧ ) 死而后 yǐ(⑨ )三.解释下列词语,并选其中两个造句如释重负: 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 悲天悯人: 莫若: 达观: 契约: 造句: 四.查阅资料,了解议论文知识。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观点、看法、主张)、论据、论证(方法)。论点:指作者从一定的立场或角度出发,对某人、某事或某问题所发表的总的看法(主张、观点)。 论点要求--正确、鲜亮、新颖、概括简洁。论据:指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证据,包括事实或理论两类。 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件,统计数据,公理定律等, 理论证据包括名人名言、诗歌、比方、自己独特的分析等。 论据要求--确凿、典型、新颖、简洁。论证:指用论据来证明论点正确的过程和方法。 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喻证法、引证法、正反对比法、类比法、归谬法…五.学习论述性文章略读。略读论述性文章着重关注三个方面:一是论点(观点),二是用了哪种论据,三是论述思路。1.按每分钟 400 字的速度读完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找观点的步骤:(1)思考作者针对什么问题--本文针对“苦”“乐”问题;(2)始终想着“作者针对‘苦’‘乐’问题,他认为 ”,将文中句子代入上面空格;(3)读起来语意顺畅的,便是作者的观点;(4)重点关注文章开头、段首、段尾、文章结尾等处)。我认为本文的论点应该有: 2.你能将上题中作者的观点加以概括,然后归纳出梁启超在本文中所要表达的总的观点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你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