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2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风俗习惯调查报告风俗习惯调查报告青海省乐都县地处祁连山支脉达坂山东南麓和昆仑山系余脉日月山以东,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一带,自古以来便是由内地进入藏区的咽喉要道;青海重要水系湟水横穿境内,使该县成为青海省重要的农业区;辖区内居住有汉、蒙、藏、土、回等名组。这些均使乐都县成为一个文化底蕴丰厚,地方特色浓郁,对青海各族文化风俗兼收并蓄、兼容并包同时又具有自身独特魅力的大美之地。县政府所在地碾伯镇文物古迹颇多。特被是东关街的西来寺,创建于1606年。寺院规模宏大,占地2100多平方米,山门、金刚殿、关圣殿、正中大殿、观音殿等,都无不雄伟壮丽。乐都以田园景色而久已闻名。清代文人写下了大量描写郊野风景的佳作。所谓东溪春色是碾伯镇八景之一,府志称春时小桥流水,花发鸟鸣,亦可游赏。由于乐都比西宁海拔低,温度高,山乡风光幽美。也许正因为山乡气候好风景秀,所以《穆天子传》上叫做温谷乐都的吧。第2页共12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乐都温润的气候也相宜于水果生长。每当秋季,碾伯镇上水果丰富,价格廉价,质量上乘。其中乐都的沙果子是早已远近著名的,外地人甚至以沙果子代指乐都人。乐都沙果子是梨的一种,色艳多汁,香酥脆甜,是青海的名特产之一。还有一种软儿梨也很出名,其吃法很特殊。一般是放置到严冬,待冻成冰梨,吃时放在凉水中融解,食之酸甜可口。假如自然解冻,果皮呈黑色,拿起一吸,便可尽食其肉,香甜如蜜,所以叫做糖包。彩陶文化是青海原始文化的代表之一,而以乐都柳湾出土的彩陶数量居多。柳湾在乐都县东高庙镇。镇东两公里处有一个村庄,就是柳湾村。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悄悄无闻的村子,村北那东西走向的旱台,也从来没有外地人光顾过。1974年春,考古工在这里发觉了一个埋藏在地下几千年前的世界。于是,青海省文物考古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讨论所青海队的工,在这里扎下根来发掘。他们勤奋工作了6年,1980年宣告发掘结束。他们在这里清理了1700余座原始墓,出土了35,000多件文物,而彩第3页共12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陶多达15000件。一个彩陶世界清理出来了,考古工将它命名为柳湾原始社会氏族公共墓地,后来又创办了柳湾彩陶讨论中心。厚厚的两大本《青海柳湾》在全国发行。柳湾从今出名,为国内外文化、学术界所关注,游人也从今摩肩接踵,前来欣赏。柳湾墓地是新石器时期的。从考古文化分期讲,出土的文物有马家窑文化的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也有齐家文化的类型,其中以马厂类型的数量多。彩陶是原始先民们的生活用具。先民们不仅讲究有用,而且讲究美观。在陶器上绘有大量精致而神奇的花纹图案,底色与花纹颜色搭配得当,相得益彰。彩陶上还有大量类似十、○、、工、之类的符号,有人认为是最早的文字,也有人认为是数学代码,还有人说是氏族的徽号。彩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件阴阳合体壶。陶壶颈腹部塑有一个全裸的人像,下边又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性器官。可是性器官是两性的,既有男阳又有女阴,很难说人像是男还是女。搞原始文化的学者对此表现出了第4页共12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极大的爱好。其实,这件彩陶的价值唯恐在于反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环节,即由女性崇拜走向男性崇拜的过渡阶段男女性同时崇拜。在柳湾墓地四周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质地为夹砂红陶,表面为紫红色,并绘有条纹、回纹、三角纹等黑彩,线条流畅,纹路清楚,造型与现代长统靴相像。这种陶靴在中国还是首次出土,距今已有3000多年。它形象地说明白早在青铜器时代,青海高原上的先民们已经会制作和穿用长统靴子了。柳湾彩陶中精品众多,每一件都会使人发觉一个新的问题,让人看到原始文化的一个方面。假如要想感受一下原始文化,莫过于亲自到柳湾彩陶世界里漫游一番。青海有句谚语:去了瞿昙寺,北京再别去。意思是看一看瞿昙寺的建筑,就可以想象出北京紫禁城的样式。这自然有些夸张,但瞿昙寺的殿堂建筑的确有点像故宫,据说当时就是仿照故宫修建的,所以又有小故宫之称。尤其可喜的是,青海的古老建筑群在历代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