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喝彩”征文——家乡蝶变 我的家乡,在一个漂亮的岛屿上。家乡的人民淳朴,善良,家乡的花草树木茂盛而使得空气更清楚。 我的家乡,漂亮的贤鲁岛,大约有一万多亩地,四周由珠江河支流环抱,东面是赤坭河与流溪河的交汇处西面是北江支流西南涌流入,东西河贯穿,而且又毗邻广州,地理位置也是十分优越了。 我的家乡是个鱼米之乡,是个非常漂亮的地方。贤鲁岛不是只有春天,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花朵竞相开放开得很美。贤鲁岛虽然四面环水,但也有公路直通岛上,岛上也有一条环岛绿道,每逢节假日,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游玩。游客或徒步,穿梭于花海之间,徜徉在迷人的景色中;或踩着单车,游览岛上众多风景。说是绿道,实际就是基围,旁边就是一条大河,宽阔的河道上船只来来往往。 记忆中,家乡贫穷落后,连一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坑坑洼洼,泥泞不堪,晴天只要一有车过,那地上的灰尘就呛得人们喘不过气来,下雨天,只要有车一过,泥水纷纷向四周溅开,把身上弄得像个泥人。 现在岛上各村公路均已实现水泥硬底化,“晴天一身尘,雨天一身泥”的历史已经被改写,出行再也不是问题。村里面,路边,安上了路灯,一到天黑,它们就像有约定似的一起亮起来,为走夜路的人们照明。 听老人说,解放前,家乡没有桥,乡亲出行要渡船过河,很不方便。解放后,政府在家乡建起一座石拱桥南来北往的车辆多起来了,父亲常常踩着单车,载着蔬菜去和顺圩贩卖。新世纪初,家乡又建起一座水泥桥,与外界沟通更加方便、快捷,大大地改变了精神面貌和物质面貌,于是渐渐地兴旺好转起来。 后来,佛山市划定贤僚、鲁岗两个村管辖的全部耕地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值此因地制宜地进行进展耕种。 一直以来,贤鲁围只是一条狭窄的基耕路,地处低洼,一到洪汛期,多次基围倒塌造成水乡泽国。有年夏天,豪雨连日,洪水暴涨,用土构筑的堤围岌岌可危,眼看着就要决堤了! 贤鲁围出现险情,水漫过堤,区、镇领导靠前指挥,村民自发组织,与民兵一道共 1200 人抗洪抢险,采纳沙包压堤坡脚、河沙筑堰台的方法,经过 8 个多小时的奋战,900 米堤段的险情得到有效控制,洪水挡住了,堤围保住了,家乡人民的生命财产保住了。 在政府的重视下,对贤鲁围进行改造,全岛四周基围约六公里长重新修筑了混凝土防洪堤坝,砌石堤根治了隐患;为防止暴雨水患,还安装了三台高效率防洪抽水泵,彻底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河边还安放了数百张石凳,以供游人休息,基围顶两旁都栽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