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激素》优秀说课稿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题是继 ‘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之后的教学内容。生物体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各项生命活动,并对环境作出适宜的反应,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些都与生物体具有调节功能有密切的关系。本节内容讲述的是激素调节-----生长素与植物的向光性。 另外,本课题安排了探究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等内容,向光生长虽然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对此熟视无睹,但并不深究其中的原因。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则可由现象进一步上升到对本质的探究。 因此,本课题既能让学生形成生物与环境、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又能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本课题内容具有重要地位。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了解植物生长素发现的历史 2. 理解生长素与植物的向光性间的关系 技能目标: 1. 通过模仿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探究过程,体验科学家认识问题的思维过程,形成并提高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 概述生长素发现史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形成提出问题、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生长素发现过程的探究,激发起科学探究和讨论的精神,认同科学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和进展的过程 3、教学重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作用 4、教学难点: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实质 二、说教法 1、本节以探究的形式介绍了达尔文和温特等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历史和实验过程,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家在讨论中的认识进展过程和科学的实验方法。通过探究式教学,让学习者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又带着更多新的问题走出教室、走向生活,使学习者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2.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以下转变: ① 老师角色的转变: 讲授者→ 指导者、参加者、合作者 ② 学生地位的转变: 被动接受者 →主动参加的学习主体 ③ 教学过程的转变: 设疑、分析、讲授 →发现、探究,构建知识,培育能力 ④ 教学模式的转变: 老师讲授式→ 引导学生探究式 通过这些转变让学生主动参加生物知识的构建过程及生物问题的解决过程,充分体现过程性、主体性、进展性。. 三、说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媒体展示 向光生长的凤仙花植株图片、向日葵动画 提出问题: 植物向光生长是我们常见的自然现象,你想过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板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