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书心得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书心得_第1页
1/2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书心得_第2页
2/2
《素养教育在美国》读书心得 暑假中,我阅读了美籍华人留美博士黄全愈先生的《素养教育在美国》一书。作者以自己的儿子在美国的学习中的“小故事”为素材,通过一个又一个立体生动的案例分析,深化浅出地阐明了美国素养教育的特点,在对比中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目前教育所面临的困窘,发人深思。 书中许多篇目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作为美国天赋教育的入门功夫,所谓“批判性阅读”,就是不仅从阅读中吸收性地学东西,更重要的是从阅读中批判性地学东西。死记硬背、人云亦云,那是末流功夫。批判性阅读才是硬功夫,才是高段位的阅读行为。 想想在应试教育的教学氛围中,批判性阅读简直无异于自杀。虽然我们中国的素养教育喊了许多年,对***的方式和人才的评判标准不改变,素养教育终将只是停留在嘴上。像我们的数学学科还好一些,(但是开放式的试题在正式***中几乎没有),语文等学科方面,许多答案只能是现成的。为了班级的平均成绩,有哪个语文老师能够鼓舞学生去批判性地阅读课文?尽管事实上这些年在网络上有许多老师或专业人士都对现行的教材进行了抨击,但是事实上哪些课文不是精选的佳作呢?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 据说前几年,作者到哈佛办事。友人指给他看:哈佛大学的标志是三本书——两本朝上开着,一本朝下盖着。什么谜底?朋友引而不发。寻思了几天,豁然开朗:哈佛想告诉她的学生——书本传播了知识,传播了真理;但书本也传播了谬误。因此,哈佛的师生都要不唯书,不唯上哈佛追求的就是培育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行为。 但是这件事情假如放在中国,我们能对学生这么说吗,我们告诉孩子们,书本虽然传播了知识,但是同时也传播了谬误?恐怕没有几个老师能够敢于对学生这么说吧?我们的孩子,已经习惯了老师说的就是正确的,书本上的当然也是正确的,这样的观念早已潜移默化了,让他们进行批判性阅读,确实困难太大。在某些问题的答案上,我们常常灌输给学生的是,只有这样的答案才是唯一正确的,其他写法都会扣分或者不给分----由此可见,分数仍然是控制着老师和学生的命门,为了分数,我们只能舍弃其他开放式答案,哪怕是同一种意思的不同表达,而只能用经典的标准的答案来写。 批判性阅读,在当今中国的教育环境下,仍然只能是一个很难实现的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书心得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