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10 篇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 9 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小学,对小学数学的认识不多,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基础低和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 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 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 以内进位加法;总复习。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进展数学能力,培育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 2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 10 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 0—20 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 10 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进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沟通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想、沟通、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进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老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老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制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进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进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 10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8)班现有学生 64 人,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沟通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