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二十、诗词三首(第一课时)》教学案 华东师大版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二十、诗词三首(第一课时)》教学案 华东师大版_第1页
1/3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二十、诗词三首(第一课时)》教学案 华东师大版_第2页
2/3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二十、诗词三首(第一课时)》教学案 华东师大版_第3页
3/3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2014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二十、诗词三首(第一课时)》教学案 华东师大版第 1 课时月夜知人论世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题解 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七月,当安史叛军攻陷长安后的一个月,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改元至德。八月,杜甫携家逃难鄜州,把家人安置在羌村之后,只身奔往灵武的肃宗行在,想为国效力,不料在途中被安禄山叛军所俘,押往长安。因官职卑微,也没有什么名声,未被囚禁,但身陷叛军占领之地,安危难测。当此之际,亲情最难释怀,于是写下这首五律,表达对离乱中的妻子家小的深切挂念。 句解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美好,妻子一人在鄜州闺中独看。开篇写得既突兀又形象。诗人身在长安,不写长安的月夜,却写起鄜州的月色;不写自己怀念妻子,反而写妻子想念自己。这种写法虽违常规,但细细玩味,它已包含自己在内。正是因为诗人在长安望月,在想念妻子,才想到妻子正在思念自己。“只独看”,虽是描写想象中妻子孤独望月的形象,但使人感到她望月时感情是那样的真挚和凝重。妻子如此,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这种寓主观于客观,以客观写主观的手法,新颖而别致。“鄜州”,今陕西省富县。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上一联写怀念妻子,这一联写思念儿女,抒发无言的悬念之苦。诗人在远方怜爱着小儿幼女们,想着他(她)们还不懂得想念远在长安的父亲,还不理解母亲望月怀人,思念长安!儿女幼小,不懂世事,诗人自是无限怜爱。同时,也进一步显出妻子之“独”。她携儿带女,独处荒村,自是苦不堪言。“遥怜”一词,道出诗人无限的忧思和怜爱,同时也反衬出妻子的遥念和伤悲。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说:“意本思家,而偏想家人之思我,已进一层。至念及儿女之不能思,又进一层。须溪(刘辰翁)云:‘愈缓愈悲’是也。”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夜深露重,你乌云似的散发着芳香的头发已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二十、诗词三首(第一课时)》教学案 华东师大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