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十九、陈情表(2课时)》教学案 华东师大版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十九、陈情表(2课时)》教学案 华东师大版_第1页
1/2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十九、陈情表(2课时)》教学案 华东师大版_第2页
2/2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2014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十九、陈情表(2 课时)》教学案 华东师大版第 1 课时写作背景公元 263 年,蜀汉灭亡。公元 265 年,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西晋。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且李密当时以孝闻名天下,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理天下的策略,推重孝道,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用孝来维持天下安定,因此李密屡被征召。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以威逼魏帝“禅让”的方式篡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为此,李密上《陈情表》,乞求终养。题解“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词谦恭,读起来如对面谈心,颇为感人。 “陈”意指陈述。 “情”可理解为: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课文理解落实字词第 2 课时结构与思路一节:陈述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表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关系。二节:说明前几次被召都不应召的原委,希望获得谅解。三节:从晋朝的治国主张角度,说明自己侍奉祖母不是故意为难,而是遵奉朝庭的原则办事。四节:补充说明自己还有为朝廷效劳的机会,留有余地。主旨:•人们常说:忠则《出师》,孝则《陈情》。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欲先尽孝而后尽忠是这篇文章的主旨。深层内涵挖掘《陈情表》奏效的关键据《晋书》记载,司马炎读了《陈情表》,不仅准许了李密的请求,还为嘉勉他的孝心而赐给他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养他的祖母。 《陈情表》奏效的原因不仅在于李密的身世博得了晋武帝的同情,孝顺之心打动了对方,更在于李密将奉养祖 母的举动纳入到“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旗帜之下。晋武帝司马炎是以逼迫魏帝“禅让”的方式成为新朝之王的,难言“忠君”之义,故而大力提倡孝顺之德,以标榜朝廷的教化之道。晋武帝曾为父行三年丧礼,而且他下令举荐人才的六条标准中, “孝1敬尽礼”“友于兄弟”占了两条。所以李密以孝养祖母作为辞谢征命的理由,就不仅说明了个人的困难,也迎合了朝廷的要求,更反被动为主动,置晋武帝于不得不答应请求的境地之中了。 写作特色•1、逻辑严密,进退有据 皇帝召做官,不去...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十九、陈情表(2课时)》教学案 华东师大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