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2014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十七、诗经.采薇(第一课时)》教学案 华东师大版第 1 课时文学文化常识《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 500 年间的诗歌305 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2、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大部分是民歌。 “风”又称“国风”。 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②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分为《大雅》、《小雅》。③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诗经》“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 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 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 ★赋就是直接陈述、刻画、抒情、铺叙的意思。★比就是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初识过程&聆听范读,注意字音&小声自诵,读准字音&齐声朗诵,抑扬顿挫&疏通文字,落实字词结构: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表现思归之情;第二部分:主要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的辛劳;第三部分:写归途的情景。全诗以“采薇”开篇,以“行道迟迟,载渴载饥”结束,首尾照应,突出地表现了戍卒所遭受的身心痛苦、强烈的思乡愁绪 ,笔端始终萦绕着浓重的悲怨情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