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2014 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二十三、秋声赋》教学案 华东师大版引导学习目标:文学文化常识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积极培养后进,因而成为北宋中叶文坛领袖。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诗、词也有很高成就。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赋: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在远承《诗经》赋颂传统,近《楚辞》的基础上,兼收战国纵横之文的铺张恣意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的相关因素,最后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它与汉代的诗文一起,成就了汉代文学的灿烂与辉煌。赋的一般特点: 介于诗歌、散文之间。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并往往以议论为主,有的还采用“问答体”——“文赋”。欧阳修的《秋声赋》是宋代文赋的开山之作,它和苏轼的《赤壁赋》交相辉映,代表了宋代文赋创作的巅峰,堪称宋代文赋的典范。 诵读、课文理解落实字词句(见课件)结构与思路第 1 节:从听觉角度描写秋声。第 2 节:从视觉方面描写秋状,并展开对秋声、秋气、秋义的议论。 第 3 节:由感慨自然引发对人生的审视,点明主旨:人事的忧伤,比秋气对植物的摧残更为严重。第 4 节:用童子酣睡、秋虫和鸣衬托自己的感慨和孤独,引发读者无尽的思考。思考1、本文在语言方面的主要特点是⑴ 修辞生动:比喻、排比;整散结合;⑵ 巧用衬托⑶ 虚实相生2、本文的其他写作特点有1(1)紧扣“声”字,描写、抒情、议论结合(2)融情、景、理为一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