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一、阿Q正传》教学案 华东师大版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一、阿Q正传》教学案 华东师大版_第1页
1/2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一、阿Q正传》教学案 华东师大版_第2页
2/2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2014 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一、阿 Q 正传》教学案 华东师大版教学目标1、透过艺术形象领会思想内容,学习鲁迅清醒的识别能力和热切的爱国情怀。 2、分析阿Q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1)通过心理描写展示人物性格; 2)通过对比刻画人物性格; 3)让人物用自己的言行、神态显示性格。 3、理解本文讽刺手法的运用。 4、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知人论世 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现代文学的奠基人。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正式用笔名——鲁迅。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阿 Q 正传》,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而已集》等。[来源:学科网 ZXXK]阿 Q 形象的特点:经济上受剥削 政治上受压迫 思想上受毒害(社会地位) 精神胜利法(性格特点) 精神胜利法 精神胜利法的定义: 在失败与屈辱面前,不敢正视现实,妄自尊大,使用虚假的胜利来在精神上自我安慰,自我麻醉,或者即刻忘却的病态的精神状态 这反映了当时我们国民性的弱点:精神麻木,不觉悟。精神胜利法表现: 瞧不起城里人,又瞧不起乡下人;从自尊自大到自轻自贱,又从自轻自贱到自尊自大,这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样典型环境里典型的性格。 精神胜利法产生的根源 a、封建阶级的残酷压迫 b、自然经济养成自满自足的心理 c、家长制封建家庭养成的家长权力 意识 1艺术特色分析 1.喜剧的外套,悲剧的内核。 2.采用白描手法。 3.杂文式的笔法。 鲁迅作品按主题总结:(1)弃医从文《藤野先生》、《<呐喊>自序》(2)背叛自己的阶级,走异路逃异地《故乡》 、《<呐喊>自序》(3)揭示国民劣根性《阿 Q 正传》、《药》(4)反专制、封建、压迫 《纪念刘和珍君》、《白莽作<孩儿塔>序》、《为了忘却的纪念》、《狂人日记》、《论雷峰塔的倒掉》、《祝福》(5)反潮流、坚持真理《拿来主义》 、《未有天才之前》作业:“阿 Q”这个形象,是鲁迅笔下活化出的典型形象,也是新文学史上一个最有光彩的形象之一,成为中国人种种特定劣根性的代名词。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常用“阿 Q”来形容一些人。请以“再见阿 Q”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对阿 Q 现象进行再反思。2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一、阿Q正传》教学案 华东师大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