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皮肤病医院护士先进事迹材料皮肤病医院护士先进事迹材料“没想到……”采访孙玉凤,就听她反反复复说这三个字。孙玉凤,上海市皮肤病医院护理部副主任,细心护理麻风病人25年,今年5月荣获第43届“南丁格尔奖”。“没想到,听一次讲座打算我一生”“说来或许许多人不信,选择从事麻风病护理工作,只是缘于毕业前我听了一次讲座。”1987年5月的一个下午,正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护校就读的孙玉凤与同学们一起听讲座,来自上海市遵义医院(现为上海市皮肤病医院)护理部的工作人员介绍了他们那里麻风病患者缺少护理人手的状况,说很盼望引进新人……第二天一早,班主任老师把担当团支书的孙玉凤叫到办公室:“怎么样,考虑过去遵义医院吗?”“说实话,当时我完完全全没想过。大家的眼睛都盯着三级医院,而我留在第一人民医院工作的可能性极大。”忆起往事,孙玉凤说得坦率。回到家,孙玉凤便跟父母商议。看女儿心存顾虑,父亲说:“做护士就是要照看好第2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病人,既然遵义医院缺护士,而且在那里上班离家近,不蛮好吗?”弟弟在一旁插嘴道:那家医院很近的,我去捉过蟋蟀,地方很大。没再多想,第二天到了学校,就在毕业去向一栏里填了“上海市遵义医院”。“没想到,病人几乎都残疾了”已经记不得第一次进病房的详细日子,但第一次与麻风病人面对面的情形,孙玉凤至今难忘。那是个高温天,根据隔离规范,孙玉凤在带班护士指导下,全身上下穿着“隔离衣”,走进了麻风病区。那天的护理工作,主要是为病人输液、伤口换药。尽管在护校读书时学过一些皮肤病学问,但那些内容,在整本教科书里只有2页。第一次看到因感染麻风病毒致残、失明、面容毁损的患者,孙玉凤大大惊讶。手禁不住地颤抖,在学校练得很好的“一针见血”功夫失灵,换药时也哆哆嗦嗦。这一切,时任院长的麻风病专家陈家琨教授看在了眼里。也巧,两人同住彭浦新村,下班路上,陈院长告知孙玉凤,医院已经13年没进过新护士了。现在的护士们年纪慢慢大了,眼也开头花了,而200多个麻风病疗养员需要护理、照料。“你会渐渐适应的,我们都是第3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这样过来的。他们需要我们。”“孙同志,你来了!”半个月后,当很多双目失明的疗养员听着脚步声这样称呼她,孙玉凤说,“我第一次有了被需要的、被认可的感觉。”那之后,除了做治疗,孙玉凤经常去病房,有时教疗养员一些自我护理技巧,帮着做康复训练,有时陪他们谈天、说说外面的新奇事。而疗养员们也越来越把她当自家人,时常将自己烧的拿手菜留着,等她来尝。“没想到,消退卑视偏见这么难”由于一知半解,很多人对麻风病心怀恐惊,对病人颇多卑视和偏见,结果,患者治愈了,却又遇到工作、学习和婚姻等的重重困难。孙玉凤一腔热忱,出手相助。原在上海一家锁厂工作的工人小何,麻风病康复出院后不能复工,孙玉凤去厂里找领导沟通,去了多次。不料,对方提出:“你说他已经康复,不会再传染,那你能不能当着我们工人代表的面,在饭厅与他合吃一盘菜、共喝一碗汤?”对方更没料到,孙玉凤欣然同意。一顿饭吃完,大家最终释然……多年后,孙玉凤说:“只要能让治愈的麻风病人回归社会,我们做什么都值得!”经过近半个世纪、三代医护工的持续努力,第4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在上海,麻风的患病率、发病率渐渐下降,于1990年在全国领先达到了“基本毁灭”标准,这在麻风流行国家的大城市中,实为罕见。不过,散发病例仍不时消失。1998年,孙玉凤在对城市流淌人口中麻风病人的调查中,发觉一对朱姓父子患病,有严峻畸残和下肢溃疡,四周居民特别恐惊。病人早出晚归,孙玉凤与调研团队就多次起早摸黑去家访,却屡遭拒绝。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以真心实意的关爱赢得了信任,父子二人最终被确诊为瘤型麻风,有较强的传染性。待病人病情稳定后,她又乐观联系他们户籍地民政部门,帮着解决治疗和生活保障等问题,最终亲自陪护患者回到江苏兴化。2022-2022年,当她发觉院内先后有30多位麻风疗养员伴发白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