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互动下进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讨论,在我国源远流长。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与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创新进展息息相通、紧密相连,不断吸吮着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丰富养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讨论,经历了从诞生到体系初步形成、再到繁荣进展的进展过程。早在延安时期,随着对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提出和对科学体系的阐发,最早的一批讨论成果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讨论的诞生。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毛泽东著作的编辑出版,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深化进展,以及高等学校等思想政治教育和相关学科建设的展开,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讨论体系,形成了党的指导思想讨论、中国革命史讨论、中国革命文献讨论三个系列,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讨论的繁荣进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讨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繁荣进展,是和我们党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紧密联系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讨论逐步走上健康快速进展的良性循环轨道。特别是党的 xx 大,在科学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同时,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展历程、基本规律、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两大历史性成果。这以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讨论进入了持续繁荣进展的时期,涌现出多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标志性专著,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讨论二级学科。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阐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系统阐述了这一新飞跃的理论结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讨论开启了更加宽广的视野,即从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迎来了强起来的新视野,进一步深化和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讨论,使之从大历史观来更加彰显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时代逻辑。如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讨论,不仅在党的新时代思想理论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不断做出重要贡献。 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对进一步加强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讨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讨论,要在讨论重点上求得新突破。 一定要把重点放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讨论阐释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新飞跃、进入了新阶段,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