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是否留恋学校和教室的感想 有没有一间教室让孩子留恋 小金的爸爸跟我聊孩子的情况,金爸爸告诉我一个细节:期末考试期间的一天下午,正好轮到学生在校自主复习,他们家里有事,就帮小金请假并把孩子带回去了。可是,金同学在回去的路上一直不满爸爸的这个做法,因为他想留在学校,留在教室。 金爸爸提起这事,又让我忽然想起,那天下午,还有一位女生,也是家长跟我请假想带孩子回家自己复习的,我答应了,并告诉小凌,妈妈已在学校门口等,赶紧收拾书包回去吧。可是,小凌下去了一下,很快又回教室了,我惊讶地问:你不走了?她腼腆地并以她一如既往的微笑回答我:嗯。 我们班平常总是五点一到就准时放学,但我也发现,有好几个孩子,放学了就是不同意赶紧回家,总喜爱呆在教室里,叽叽喳喳地谈论,或是班干们在商量班级活动,也有在学校里做会儿作业后回家的。说实话,我挺喜爱看着孩子们在肆无忌惮,开快乐心地聊一会儿天的,毕竟一天的学习下来,绷得紧紧的弦也需要适当的放松。然而,为学生安全考虑,我又不得不赶他们回去。很多时候,看着他们有些失落的表情,我也有些于心不忍而又无可奈何记得有一次,一个同学背着个书包在教室外走来走去的,我问他怎么不回去,他说,妈妈要过会儿来接,教室里不肯呆,只好在教室外闲逛逛,我竟一时语塞,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想起了这些情节,作为老师,我顿生感慨。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学校恐怕是仅存的一个相对纯洁的地方,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场所,这里本该有知识,有欢乐,有同伴,有成长,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时间和话语空间是孩子们的精神家园,理想在这里播种,信念在这里萌芽未来在这里起航。 毋庸置疑,学校和教室,应是学生最值得留恋的地方。 然而,在功利至上的应试教育滚滚洪流中,人们越来越看不清它的真实面貌,试卷代替了知识,竞争抹去了友谊,苦学驱散了欢乐,升学冒充了成长,教育也不再那么令人肃然起敬,相反,过多地掺杂进利益、交易,以及泡沫、浮夸,原本应该引领社会健康进展的教育,也迷失了自己的航向,违反了自己的本质,随波逐流,跟风盲从,沦为追名逐利的工具和政绩的点缀。于是,种种扭曲变态的措施、行为,最后都以种种动人诱人的名义毫无廉耻地加到孩子身上,社会动机加剧了功利主义的力量,扭曲了童年的价值,绑架教育走上了轰轰作响的战车,以至于很多人把渡河的舟楫当作了彼岸,也让师生背负了沉重的负担,不把孩子折磨成一个世俗附身的行尸走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