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参加《文学概论》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

参加《文学概论》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_第1页
1/6
参加《文学概论》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_第2页
2/6
参加《文学概论》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_第3页
3/6
参加《文学概论》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 这次参加《文学概论》课程培训,虽然来自非中文专业的老师不乏其人,但来自教育学院的全国好象就我一个虽然与王、陈老师以及各位“同学”只是网上相逢,但与会者阵容之庞大、课堂讨论气氛之热烈以及授课老师话语之机锋,还有一些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与相似的因应之道让我这个“游兵散勇”倍感文艺学大家庭的亲切与温暖,这一切对于促进我对本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课程建设的思考也必将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下面就对会议中在老师们的启发下的一些心得体会做一个简单的记录。 一、回到作品解读 这次会议,见识了老师们对作品解读的重视,也充分感受了他们解读作品的功力。比如王老师对牛汉《夜》的细读就非常精彩,而王老师转述的胡经之先生的说法“做理论的关键是把例子讲透”对我以后更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事实上,我学习文学理论的初衷不就是迫于解读作品的压力吗。当初因为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乃至于外国文学一样都不能割舍,所以转而投向文学理论,想一把抓,结果学得有些晕头转向,而且作品也没有心思去读了,与文学好象渐行渐远,颇有背道而驰之感,也许只有在作品解读中我才能找到一种对文学的感觉。而且,我觉得在课堂拿理论的话题与学生互动也显得勉为其难, 对于我们中文类的学科越来越边缘化的小学教育专业来说,想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积累从而与我们对话多少是一种奢望。但是作品解读就不同了。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例子引起学生热烈的讨论后所带来活跃的课堂氛围是很令人欢欣鼓舞的。因为对于作品,学生就容易切入,而且每个人的接受角度都有一定的价值,对话也就显得有意义而且在讨论中,我们还往往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总之,在围绕作品展开的对话中,学生不但可以感受到老师的艺术敏感力,还可能和老师形成审美共识,更会体会到相关理论高屋建瓴的穿透力。 二、关于学以致用 假如说作品解读,可以使学生感受理论的用武之地,从而产生对理论内在的兴趣的话;那么对于学生来说,文学理论与专业方向的结合点应该可以带来他们外在的学习动力。这是我一点粗浅的想法。中文专业的文学概论教学也许可以“我”为中心,从学理上展开;但小教专业也许只能以“他”为中心。由于我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小教专业在讲授基本理论之余,我尝试把接受论与中小学的阅读教学相联系,创作论和中小学作文教学相联系。就实际效果来说,针对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误区,联系相应的文学理论探讨教学改革的措施,还是能够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参加《文学概论》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