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河北秦皇岛概况导游词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一般而又奇妙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从公元前17世纪到公元前7世纪,这里属孤竹国辖领,连续千年之久。闻名的古之贤人伯夷、叔齐,就是孤竹国君墨胎氏的两个儿子。司马迁的《史记》中,人物传记的开宗明义第一篇,就是《伯夷叔齐列传》。今日,在秦皇岛市卢龙县层岩叠嶂、绿树环绕的六音山中,还存有夷齐读书处的遗迹。一些史学家也认为孤竹城就在今日的卢龙。公元前7世纪,孤竹联合异族山戎攻打周王的同姓诸侯国燕国。应燕庄公之邀,取得诸侯国霸主地位的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一举灭掉了孤竹国。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就发生在卢龙县境内。战国时期,秦皇岛一带属燕国辽西郡。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纳士,很快使拥有碣石之饶的燕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当时,燕国已经建立舟师,第2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与齐国合纵抗秦,并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史记》)。可见,那时就已经开头了求仙活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秦王朝。之后,秦始皇曾五次出巡。公元前215年,第三次出巡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史记》)。羡门、高誓是居住在海中仙山上的神仙,手中有长生不老之药。过去,人们常说,秦始皇来到碣石,目的就是查找长生不老之药。徐福率3000童男童女东渡扶桑的故事也因此而世代相传。其实,他在碣石还做了一件更为重要的大事业,即是他借入海方士带回的亡秦者胡也五个大字,调动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下决心修建长城,以抵挡匈奴对北部边疆的骚扰。他派大将蒙恬首先打退了匈奴的进犯,然后征调民夫50万,在战国时期燕、赵、秦长城的基础上,经过5年的艰苦施工,最终完成了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东长达一万余里的雄伟的长城工程。正因为如此,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碣石之行,就不再是简洁地为了求仙寻药,而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军事活动。或许,碣石因秦始皇驻跸而得名秦皇岛。第3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在以秦皇岛为中心的广阔地域里,发觉的多处秦皇行宫遗址,正是始皇东巡至碣石的历史明证。秦始皇和其后的汉武帝、曹操、唐太宗等很多历史名人都曾经到过碣石。可是,碣石毕竟在哪里?这个问题被历史学家、地理学家争辩了一两千年,至今还争得不亦乐乎。其实,他们只是对碣石所在的详细地点各持己见,对大致的区域却没什么分歧。这大致的区域就是在今日的秦皇岛市昌黎县碣石山,北戴河区金山嘴、鸽子窝,海港区东山求仙入海处和辽宁省绥中县姜女坟一带。近年来,这些地区也间续发觉了秦汉行宫遗址。看来,碣石有可能指的是一个地区,一个以今日秦皇岛市为主体的地区,可以称之为碣石地域。只要你到了这里的任何一个地方,就可以说你已经有了东临碣石的经受了。公元前110年(元封元年),汉武帝刘彻封禅泰山之后,从烟台芝罘并海北上,来到了碣石。如今,在北戴河莲蓬山的冈峦之上,还存有汉武台的遗迹。第4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东征乌桓,凯旋而归,来到秦皇岛,观沧海,看日出,心情舒服,踌躇满志,写下了大气磅礴、流传千古的四言诗《观沧海》。1954年7月下旬,毛泽东来到北戴河。在此之前,他从北京曾给先期到达的两个女儿李敏和李纳写信说:北戴河、秦皇岛、山海关一带是曹孟德到过的地方。他不仅是政治家、也是诗人。他的碣石诗是出名的。毛泽东还挥毫书写了曹操的《观沧海》和《龟虽寿》两首诗。毛泽东说曹操的诗气魄宏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毛泽东曾经对人说:曹操统一北方,创立魏国,改革了东汉的很多恶政,抑制豪强,进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头稳定、恢复、进展。这莫非不该确定?莫非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这个案要翻。(孙志升《大雨落幽燕》)。应当说,毛泽东的这一段评价是实事求是的。今日,曹操在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