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一语文 蜀道难 1 学案 新人教版课题 课型新授课教 学 目标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扫清文字障碍,熟读成诵。2、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疏通大意,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3、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掌握本诗重点诗句的深刻含义和用典。重点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扫清文字障碍,熟读成诵。2、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疏通大意,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难点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掌握本诗重点诗句的深刻含义和用典。教法及教具自主学习、诵读,合作讨论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教师活动《蜀道难》的写作背景及写作目的。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们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诗中强调的 “ 所 守 或 匪亲 , 化 为 狼 与豺”,就是指此而言的。顾炎武《日知录》中说:“ 李 白 《 蜀 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 险 , 异 地 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又据孟 《本事诗》载,贺知章于天宝初年李白入京时即见此作,惊叹之余称李白为“谪仙”。一、导入新课。二、布置、检查预习作业。1.布置预习作业(此项内容为上节课布置或课下通过课代表布置给同学)。(1)通过回忆过去学过的李白的其他作品,了解李白的生平和他的诗歌风格。(2)通过查阅其他资料(网络、图书等)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3)结合课下注释和查字典扫清文字障碍,并反复诵读,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4)理清全文脉络。2.检查预习作业。(1)按课前布置的作业,分小组讨论,相互取长补短,推举代表发言,陈述本小组作业完成情况和作业最后内容。(2)教师提问,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3.教师在检查的基础上归纳相关内容。(1)作者生平及思想。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先世隋时因罪流徙中亚,他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境内),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他自青年时就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年曾进住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 谗去职。晚年飘泊东南一带,六十二岁病死在当涂县令李阳冰家。李白年幼时,他的父亲对他进行过传统教育,青年时接触过道士和纵横家,也受过儒家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也受过儒家的影响。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