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安宜高级中学高一 A 部语文《拿来主义》导学案1、体会鲁迅先生杂文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2、学习本文先破后立的结构方式和比喻论证的方法。3、把握“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树立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第一课时前置性补偿:【知识链接】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 一、论点的特点:①正确 ②鲜明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二、论据 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 理论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例证法(摆事实):具体典型而且充分地证明了某一论点。 2、引证法(讲道理):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3、喻证法(讲道理):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4、对比法(讲道理):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四、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准确五、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六、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 年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陆续发表了《孔已己》《药》《故乡》等著名小说。1921 年,其发表的代表作《阿 Q 正传》,成功塑造了“阿 Q”这一典型人物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1923 年写成小说集《呐喊》,为现实主义的新小说奠定了基础。其后又发表了《祝福》等著名小说和《藤野先生》《范爱农》《野草》等著名散文。他是现代世界文坛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七、写作背景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奉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国民党反动政府继承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帝国主义,经济上以至文化上继续实行“送去主义”。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用心 爱心 专心1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文章,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八、杂文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于议论,也可以叙事。杂文,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活泼锋利为主要特点。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