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王杰中学导学案 55--56【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准备】预习课文,疏通字词,将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一、了解和回顾有关《史记》和司马迁的文学常识。二、朗读课文。正音,断句。三、疏通课文。 (说明文章比较长,旁 边已经有了翻译,讲读的时候,点重要的字词,尽量让学生自己阅读) 字词总结:(一)古今异义词至于 去 市长 河 古文 故事 往往(二)通假字反 阙 指 罔 失 承 拂 (三)活用字词相 显 则 死 善 恶 君 臣 子 闻 是非 (四)一词多义所以 次 四、小结本篇课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章节与课题史记选读 太史公自序课时安排 2 课时主备人王瑞审核人王兴秋使用人王瑞使用日期或周次学习目标和任务1.了解司马迁其人以及他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2.学习司马迁高度的责任感和不屈的人格精神。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重点难点建议1.了解司马迁其人以及他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2.学习司马迁高度的责任感和不屈的人格精神。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习过程1第二课时一、整体感知。这篇自序介绍了哪些内容? 二、探究谈论(一)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1.家族赋予的使命——以图表形式显示司马迁的家世,司马迁为什么要写自己的家世?颛顼时 唐虞时 夏商时 周时 战国秦 秦朝 汉朝 2.父亲的遗愿、时代的要求——父亲临终嘱托有几层意思?3.成一家之言的心愿——与壶遂的对话是为了说明了什么?(1)孔子为什么著《春秋》? (2)举《诗》《书》《礼》《易》《乐》的作用目的是什么?(3)壶遂认为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作《春秋》的?司马迁同意他的看法吗?(4)司马迁为什么要提及孔子著《春秋》的事?从与壹壶的辩论中,可以看出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什么否认自己是创作,而认为是“整齐”?2(补充资料《史记》命运太史公的担心不无道理。《史记》的传播历经坎坷。著称后,秘而不宣,将其“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以防被毁。尽管如此,“汉武帝闻其述《史记》,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汉明帝说:“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扬名后世。至以身陷刑之故,反微文刺讥,贬损当世。” 直到司马迁死,“其书稍出,宣帝吮迁外甥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偿焉”。西汉对该书的流传控制很严。后东汉、南北朝以及隋唐,对《史记》多有微词,甚至还有指责《史记》是“谬孔子言”,直到宋代《史记》才遇知音。明清学者多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