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二地理《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学案 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 分依据(有关地震波 的基本知识、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及两个主要的不连续面)。2、掌握地壳、地核、地幔的基本特征(界线、厚度、物理性状和物质组成等)。3、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基本特征。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了解地震波的分类,特征及划分依据。2、通过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了解地球内部圈 层的分界面。3、看图了解地壳中两大圈层的特点。4、运用比较法学习各内部和外部圈层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教学重点1、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利用“地震波的 传播 速度 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初步掌握读图分析技能。教学难点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2、地球的内部圈层。课时安排1 课时讲授过程引入前边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谈天”是为了“说地”,整个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一个由不同物质、不同状态组成的同心圈层结构,每个圈层的成分、密度、温度等各不相同。以地心为共同球心,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地球的结构。(板书)一、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1.认识地震波,指出纵波与横波最突出的差异?(传播速度与传播介质)。思考:当地震发生时,在震中的人们首先感到地面上下跳动还是左右晃动?为什么?地震波传播速度传播介质纵波快固液气三态横波较慢固 态地震波传播的速度与其通过的介质性质有关。地球上的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假如地球物质完全是均一的,那么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将以直线和不变的速度前进。但实际分析的 结果表明,地震波在向下传播时总是沿着弯曲的路径传播并且不同深度的波速不一致 ,这表明地球内部的物质是不均一的。2.读图训练,认识地震波的变化与地球的内部分层。引导读图“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 逐步深入。纵坐标与横坐标分别表示的含义?如何区别纵波与横波?纵波、横波有几次明显的变化?在什么深度上有明显的变化?怎么变化?在两个不连续面上,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传播介质的变化——地球内部的组成物质差别很大)?推测古登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