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第二中学 2014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指南录后序》第三课时学案 苏教版必修 3学习内容:课文第六、七、八三段。 3、翻译第六、八段我在患难中,有时用诗记述个人的遭遇,现在还保存着那些底稿,不忍心废弃,在逃亡路上亲 手抄录。现在将出使元营,被扣留在北门外的,作为一卷;从北门外出发,经过吴门、毗陵,渡过瓜洲,又回到京口的,作为一卷;逃出京口,奔往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的,作为一卷;从海路到永嘉、来三山的,作为一卷。我将把这诗稿收藏在家中,使后来的人读了它,同情我的志向啊。这一年夏天五月,改年号为景炎,庐陵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作序,诗集名《指南录 》。4、语段理解:要求用课文原句回答并解说。(1)提问:诗集的由来是怎样的? (2)提问:结集的目的是什么? 小结第二部分 6、8 段段意:第六段:说明诗篇的写作情况和结集的目的。 第八段:交代写作的时间和诗集的命名。三、学习第七段 1、对照课文注释自学自读第七段。⑴ 解释词语幸 何为 僇 遗体 行殆 责 无以 义 赖 修 雪 九庙所谓 向 委 愧怍 微 诚 ⑵ 重点语句翻译:A、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B、生无以救国,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 C、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 D、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2、学生举疑问难。3、翻译第七段。14、小结:第七段正面阐述自己的报国心愿。这段议论体现了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文天祥作为正直士人的代表所能体现的最高思想境界。这段议论是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的,慷慨激昂,一气呵成。 四、全文总结: 1、全文的中心思想是:作者通过自身的艰险经历表达了以身许国的决心和奔走报国的意志,抒发了自己在九死一生的情况下的爱国情怀。 文天祥的英雄壮举与历史上一切爱国志士一样,他们的报国行为是非常感人的。他们在强敌面前威武不屈,表现了高度的民族气节,实在可歌可泣。 文天祥北行之举对敌方的实力估计是不足的,他企图以言辞说服敌人退兵是极不切实际的幻想。他的爱国思想的实质是对于南宋朝廷的忠心,具有历史的局限性。 2写作特点:.本文记叙,抒情,议论很完美地结合。表现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