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维特之苦恼读后感 2200 字《少年维特之苦恼》,看完后回想起这个名字,内心不由自在地嗤笑:少年?苦恼?好吧,少年在《诗经》中也许有青少年儿童之统称的意思,那苦恼呢?把自己带入维特的视角,这哪是苦恼?这是痛苦,关乎生死存亡、世界意义的压迫般的痛苦。但,用苦恼也对,结尾不是明明白白地写着没有任何一个教士来为维特送行吗?这只是苦恼,一个在德国社会激不起半点水花的多愁善感发了疯般的年轻人苦恼罢了。 一个会画画、博览群书、热爱自然、待人和气、喜爱儿童的青年人,何以落得这般境地?按理说,懂得越多,不是应该越清楚人的局限、对自己能得到的东西认识更全面吗?不,这一切,只需一个能歌善舞、活泼可爱、知书达理、爱谈钢琴的女孩子来打破。 全书历时一年半,只有两个月是维特碰到绿蒂之前的故事。那两个月,他刚从家中跑出,搬到一处鸟语花香、民风淳朴之地,是他短暂的人生比较欢乐的日子吧。但偏不,上帝设置了一个无论如何无法绕开的障碍:绿蒂。他被深深地吸引,在经历最初的悸动后,纠结开始了,因为那个姑娘是有主的。更可笑的是,未婚夫阿尔伯特回来之后,维特还和他结下了友谊,维特自己都啼笑皆非地说道世上没有比我们三个更荒唐的关系了吧。他离开过,没用公使馆无趣的生活和公使的官僚主义作风让他受不住。既然踏破铁鞋无觅处,那就回去吧。但,从前的小朋友走了喜爱女房东的长工被驱走、一时糊涂杀了人、被判有罪了连绿蒂都说:你就不能减少来我们这儿的次数吗?他有什么办法?啊?德国的精神亡了大自然发起怒了莪相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他,就走向了消除自己存在的道路。 这么一个人,大人们会嘲笑他说:再去找一个值得爱的,再觅一处别的地方的工作,难道这么难吗?是啊,维特想过,他这么回应:这些无趣的人,把自己的人生圈在篱笆里。我的感情不能抒发,活着和死了有什么区别,呵以我观物,则我皆着我之色彩。那就带走绿蒂,像普希金拿破仑一样去和阿尔伯特决斗吧!呵?那维特成了什么人呢?他是有理性的,他纯朴的天性决定了他干不出这种事那第三种出路就明了了。 维特,他的性格也许自我,但从他书信的这种充满活力的语言来看,他就是对那个时代的抵抗。上层人士们羞于见我,公爵虽然照顾我,但也不能太过忤逆别人的意思他爱着艺术、爱着山水、爱着幽静、甚至拥抱孤独,他是个漫游者,他其实是内心脆弱如处女座般的(父亲早逝,青年时代的女友也走了)你不是吗?这样的他,绿蒂才能如他的眼。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