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上册教案-第 4 课第 2 课时深深浅浅话友谊第 2 课时 深深浅浅话友谊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友谊是一种亲热的关系。2.了解友谊是双向的,是一种心灵的相遇,超越功利的友谊更能让人们向往。3.认识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4.认识竞争和友谊的关系,知道友谊是需要原则的。能力目标1.能够处理好竞争和友谊的关系。2.能够适应友谊的变化,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友谊的原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育珍视友谊、乐于交往的情感。2.认识处理好友谊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1.认识友谊的特质。2.澄清对友谊的一些误解。难点1.理解超越功利的友谊更是可贵的。2.把握友谊的原则。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教材中“探究与分享”的情景课件。学生准备:预习本课时的课本内容。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过渡语】有人问:从家到学校,怎样走距离最短?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但是,有一位同学的回答让所有人都表示赞同:有朋友相伴,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最短。是啊,有朋友相伴,一路欢声笑语,从不觉得孤单。究竟是什么如此打动我们?这就是我们本课时要学习的友谊特质问题。二、活动研讨活动一:友谊的特质阅读本课时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友谊的重要特质有哪些?提示:可以参考本课时教材前的“运用你的经验”中所提及的内容,这些内容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友谊的特质,尽管大家在重要程度的排序上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不影响同学们对友谊特质的共同认知。(本问题可以由学生自行沟通讨论完成。)2.友谊仅仅是接受而没有付出吗?提示:友谊是接受,也是付出——接受帮助,也学习帮助对方;感受关怀,也学习关怀对方。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本问题可以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来讨论完成。)3.哪些友谊更显可贵和美好?提示: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超越功利的友谊更让人们向往。友谊离不开现实的条件,但是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跨越一些东西,如城乡差异、家庭背景的不同、学习成绩的好坏等。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本问题是从平等的理念出发理解友谊,平等是普世共同认同的建立友谊的基础,超越差异的友谊更让人们向往。)活动二:友谊的澄清分组讨论:(1)友谊是一成不变的吗?(2)朋友之间的竞争会损害友谊吗?(3)朋友相处为什么不能没有原则?处理方式: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每组抽签决定讨论哪个问题,最后每组选派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