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期限读书心得体会 最后的期限读书心得体会篇 1 一、安全和变化 01 除非感到安全,否则人们就不能去迎接变化。 02 在所有成功的工程中(以及在绝大多数其他有价值的工作中),变化都是基本的要素之一。 03 安全感的缺乏会让人们反对变化。 04 躲避风险是致命的,因为这会让你也得不到与风险同在的利益。 05 人们可能会因为来自客观世界的直接恐吓而觉得没有安全感,但是假如察觉到管理者可能滥用权力来惩处自己,他们也会觉得没有安全感。 这里说的变化,应该是指对计划的修改。之所以人们不同意轻易修改计划,是因为当上级指定要完成这个计划,而假如他们修改了这个计划,就意味着他们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来,假如成功,未必有多大的功劳,假如失败了,那么责任毫无疑问就是他们造成的。假如他们根据原定计划来执行,则功劳责任都在于计划制定者身上,与他们干系不大。人有规避损失的天性,据心理学家的结论,要有三倍的利益才能让我们同意承受一倍损失的风险,因此抗拒变化也就顺理成章了。 但是他们很少会想,计划仅仅只是计划而已,在现实世界中未知的因素太多,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假如不对计划进行相应的修正,很可能所谓的计划就永远只能停留在纸面上了,好一点的话,会获得一个很烂的结果。反对变化的结果不大可能会是一个好结果。一般来说,在现实世界中,管理者制定计划,然后在执行过程中考虑一线工作的人们的反馈,修正计划。但是很多时候,真正明白现实世界发生了什么事情的,只有在一线工作的人们,必须依赖于他们根据自身的推断来对计划的执行进行重要的修正。如何让他们做到这一点呢?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将他们可能获得的利益提高至他们可能的损失的三倍以上,另一种是承诺不因他们的修正方案失败而怪责他们。相对而言,前者成本较高,但是能够激发人们的积极性,让人们能过做出更好的方案来,适合对喜爱应对挑战,适合在压力下工作的人使用,而后者更适合对那些喜爱平淡,工作状态稳定的人使用。 二、负面效应 06 威胁不是提高业绩最好的方法。 07 假如分配的时间一开始就不够,不管威胁有多么吓人,工作也无法按时完成。 08 更糟糕的是,假如目标没有实现,你就必须兑现你的威胁。 很难想象管理的手段之一竟然有威胁。不过认真想想,对于独裁者而言,利用威胁的手段来管理再自然不过。但是在企业的管理中,由于员工拥有用脚投票的自由,使用威胁来进行管理,很显然是行不通的。 我曾经听同事说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