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1900 字1919 年,英国作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的长篇小说《月亮与六便士》成书。其实我纠结了很久要选择哪本书来读,想过很多书,这本是我无意中看到的,大概用了一周多的时间确定了这本书,纠结的原因主要是外国作品由于翻译的问题,语句跟语境有点怪,让我有点望而却步,再者,作品中的人名太长了,很难代入情节中。 有传言说,毛姆的朋友曾跟他开玩笑说:人们在仰望月亮时常常忘了脚下的六便士,由于六便士是当时英国货币的最小单位,用开玩笑的语气解读,月亮是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是现实的代表。 《月亮与六便士》以法国作家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弃妻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画笔谱写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注入绚烂画布的故事。他的身体里含着原始的野性。 有人说其实这本书丑化了高更的角色,更多的人意识到,作者对高更的褒奖以及艳羡嫉妒,可以为自己的梦想放弃那么多东西。社会会因为一场又一场流血的革命让人彷徨、欣喜,同时也交织着痛苦和无奈。我们在很多场变革过去后,看到了一个可爱可亲的社会。社会上阳光普照人们觉得自己的梦想握在了自己手里,只要自己去努力,它就会有实现的一天。所以,大家鼓吹追逐梦想。梦想一次变得无比高大,一时间梦想被膨胀,被尊崇。书中的主人公同样也在追逐梦想。 理想是云开的花,在高高的天上,闲暇的时候看一眼心中盛满了漂亮和甜蜜;生活是脚踩的地,每一步都要踏踏实实,前进中心安神定,慰心慰己。 多少人的梦想,在岁月和现实中夭折。 人往往不是自己渴望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如是说。 世界上的多数人最终都过着被生活所选择的日子。始终没有勇气去主动的选择生活,你是,他是,我们都是。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斯特里克兰德在他 40 岁那一年,不顾一切去追寻梦想。而他的不顾一切是真正意义上的不顾一切,包括生命。在证券交易所供职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可观的收入,妻子优雅且具有魅力,喜爱打理家务,照顾孩子。普通人奋力追求的中年幸福生活场景,该有的他都有。突然有一天,他被一种叫做梦想的力量牵引,斯特里克兰德的伟大,正因为摆脱了世俗。 他把梦想和成功成名分割,他的成功不需要任何人去定义,它的评委只有自己。很少人能这么做,所以,我们需要别人认可我们的做法,需要评委...